醫療常識★4個月大就可吃副食品 研究揭「新食物要試15次」寶寶才埋單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有新生兒,「吃」的問題最叫家長頭痛!尤其是副食品。醫師就提醒,只要嬰幼兒滿4個月大,家長可以開始給予副食品,最慢6個月也要開始,尤其是全母乳哺餵者,副食品可以提供額外的鐵質來源,並搭配含維他命C食物提高鐵質吸收,不過,家長得要有點耐心,因為研究發現,一種新的食物要被寶寶接受,可能要嘗試接近15次。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吳佳玲表示,除了營養需求之外,大部分的嬰幼兒在4個月大時,神經發展已準備好進食固體食物,此時頭頸部肌肉已經發育成熟,在協助下可以坐起,這個階段可以餵食泥狀食物。

吳佳玲建議,家長應提供多樣的食物給寶寶嘗試,反覆多次的接觸可以提高嬰幼兒對食物的接受度,尤其,有研究結果發現,一種新的食物要被寶寶接受,可能要嘗試接近15次。

門診常有家長問醫師,可不可以將米精或是麥精加在奶粉裡,用奶瓶餵孩子?醫師的答案是,除非有特殊的醫療需求,否則,副食品不建議用奶瓶來餵,用湯匙進食才能達到練習吃副食品的目的,可以訓練口腔運動功能,對語言的發展也有幫助。

吳佳玲說,大約8個月大左右,嬰幼兒就有能力抓食物往嘴巴送,透過練習自主進食,可以訓練手眼協調和抓握能力,這時候家長可以準備「手指食物」,尺寸大約是寶寶的手指大小,或是任何適合手抓進食的食物,建議烹煮至軟質易吞,例如:蔬菜棒、馬鈴薯條、肉片;不建議提供硬質,如堅果或是球型食物,因為這一些食物容易有嗆到窒息的風險,進食過程也要有成人在旁看顧觀察,確保用餐過程安全。

家長餵?還是讓寶寶自己吃?是另一常見問題。吳佳玲指出,剛開始練習吃副食品時,透過家長餵食嬰幼兒是比較容易進行的,而且初期食物多是泥糊狀,餵食法也比較能掌握吃下去的食物份量,然而,餵食法可能會讓孩子吃進過多的食物,也少了練習吃飯的機會;而鼓勵嬰幼兒和家人同桌共食,則保留較多彈性給寶寶決定要吃什麼,用餐氣氛通常比較輕鬆,但寶寶要能自己坐好、手抓食物放嘴巴,開始吃副食品的時間會比較慢,且無可避免的用餐過程會顯得髒亂,需要一段時間練習才能越吃越好。

吳佳玲說,爸爸媽媽不需要執著於要選擇哪一種方式,可以依照孩子的個性和發展變換使用不同的方式,當家中孩子出現用手抓食物的行為時,就可以準備圍兜和一些簡單易清理的手指食物,餐點食物顆粒記得隨著月齡逐漸增大,從泥狀轉換至碎粒、碎塊,並逐漸增加孩子用餐的自主性,當有吃飽的表現時,家長盡可能不要再強迫餵食。

有些食物不可以提供給1歲以下的幼兒!醫師強調,除了硬質、球型等食物外,絕對不可以餵食蜂蜜,因為有肉毒桿菌中毒的風險;可以少量食用鮮奶,但是不建議用鮮奶取代嬰兒配方,因為會增加腎臟負擔和有缺鐵的風險;如果要給嬰幼兒水果,果泥會比果汁更適合。

4個月大就可吃副食品 研究揭「新食物要試15次」寶寶才埋單

▲《手指食物》米餅、麵包或鬆餅等,可以作為最初的手指食物,一開始先剪成一口的大小,讓孩子練習手抓食物入口和咀嚼,之後依孩子的狀況,食物大小可以漸漸變大。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吳佳玲醫師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健康女嬰一夕「全身發紅脫屑如燙傷」 竟小小葡萄球菌惹出大毛病

桃機燒出8例!深夜啟動3緊急作為 夜班93人集中隔離、餘768人連篩三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紅豆殘留「巴拉刈」落葉劑?消費者心驚驚!農糧署出面澄清,去年1月及12月採收的紅豆,並未檢出「巴拉刈」殘留,今年採收中的紅豆也加強抽檢,是否為盤商刻意散布不實傳言打壓紅豆價格,正由公平會調查中。《巴拉刈是核准使用藥劑》 每年12月至隔年1月是紅豆採收季節,日前卻傳出紅豆殘留「巴拉刈」,引起消費者疑慮...

閱讀詳情 »

嗜吃油炸物,當心針眼上身。台灣一位二歲陳姓小妹妹,近來深受針眼之苦,兩眼常反覆發作,眼皮紅腫又變形,經醫師診斷後為多發性麥粒腫及霰粒腫,進一步詢問才發現,陳小妹經常與大人同吃油炸物及熱量高的糕點食品,作息也不穩定,常跟著爸媽快十二點才睡覺。醫師提醒,避免長針眼,要遠離甜食、高油脂的食物。台灣書田診所...

閱讀詳情 »

女性不孕治療,是一場馬拉松,需要不斷的檢查、治療,才能一步一步的提高受孕率,不過常見的不孕原因有哪些呢?今天Mary要先跟大家介紹排卵問題~     多囊性卵巢,病患通常沒有真正排卵,基礎體溫偏低,月經屬於無排卵性。   泌乳素過高,會導致排卵的困難,造成寡月經症。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