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40多歲女菲國探親回台檢疫期滿 搭高鐵返家得知染新冠

40多歲女菲國探親回台檢疫期滿 搭高鐵返家得知染新冠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搭乘高鐵中得知感染新冠肺炎,實驗室換新試劑才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發布,新增3名新冠境外移入確診個案,1名40多歲本國籍女性,隔離檢疫期滿前篩檢,第3次才確診陽性,當時個案正在返家高鐵上,高鐵公司也回應,所有乘客都須戴口罩與量體溫。


首次檢驗成若陽性再檢轉陰 實驗室換新試劑才確診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599例40歲本國籍女性,今年2月上旬前往菲律賓探親,10月29日回台,立即隔離檢疫至今沒有異常症狀,11月11日檢疫期滿前篩檢,檢出病毒微弱訊號,在標準流程SOP下第2次檢驗,結果呈現陰性,但剛好實驗室引進新試劑,在不同檢體上第3次檢驗,結果呈現陽性。


為什麼第599例在第3次檢驗才確診,實驗室為何用新試劑檢測,莊人祥解釋,在實驗室檢測時,如果是弱陽性檢體,在不同機器與不同試劑,可能就會有不同結果,並且個案第3次檢驗檢體,與先前檢驗不是同一個,採檢時是不是能抽到也是關鍵,但不是新試劑就比較好,陰陽互轉期很難避免偽陰性。


檢疫期滿返家 搭乘巴士與高鐵皆戴口罩


莊人祥持續說明,第599例第3次檢驗結果呈現CT值33,屬於在病程末期,檢驗結果陰陽互轉階段,個案檢疫期滿離開後,先搭乘40人座防疫巴士,乘客有6位,採用梅花座也都全程戴上口罩,接著個案搭乘高鐵,隔壁座位沒有乘客,全程戴著口罩,到站前接到陽性通知,前往接送家屬也都有戴著口罩。


莊人祥補充,衛生單位追查第599例接觸者,確認個案在搭乘防疫巴士與高鐵時,都全程配戴口罩,乘坐高鐵時,鄰座沒有人,可能接觸同車人員與家人也都配戴口罩,因此不需要匡列接觸者。台灣高鐵也說,相關站體與列車全面加強消毒,曾經接觸個案站務人員與列車組員,都配合14天自主健康管理。


檢疫期間印尼籍移工發病 克羅埃西亞籍男性鼻塞未通報


今日另外2名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分別是30多歲印尼籍移工(第600例),與40多歲克羅埃西亞籍男性(第601例)。第600例在11月7日入境,11月9日集中檢疫期間,因出現輕微發燒與咳嗽等,13日因症狀持續通報採檢,今日確診,目前掌握個案接觸者42人,當中30人列居家隔離。


第601例在7月時曾於克羅埃西亞確診感染,隔離14天症狀緩解,加上複驗陰性解除隔離,10月29日受台灣公司聘請,持3天內陰性證明入境,11月1日出現鼻塞,但因自認因過敏造成,因此未通報,13日檢疫期滿,因台灣公司要求同日自費採檢,今日確診,目前掌握接觸者3人,都須居家隔離。


日本傳新冠導致腦傷害 莊人祥:台灣未觀察到


另一方面,日本媒體報導,當地新冠肺炎患者疑似出現腦損傷個案,包含腦炎、意識混亂、記憶障礙等,莊人祥面對詢問回答,呼吸道疾病例如流感,偶爾會有腦病變個案,不論是病毒突變,或病毒原本就有可能導致各器官病變,都不能排除可能性,新冠肺炎是否會誘發腦損傷,台灣目前病例較少,沒有觀察到相關現象。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大啖柚子再喝優酪乳吃香蕉恐中毒? 營養師:別嚇自己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台灣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根據統計,從每4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已提高到每3秒就有一人確診。台北榮總精神部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芬表示,老齡化社會所帶來的問題不只經濟、政治等問題,更值得探討的還有長照問題,老年人口多,首要衝擊的就是失智人口的增加,目前台灣失智人口約有24萬...

閱讀詳情 »

隨著大家對口腔護理的重視度不斷提高,各種口腔護理產品也層出不窮,而舌苔刷則是其中新奇的一種。商家稱,舌苔刷可以除去滯留在舌苔上的食物殘渣,起到清新口氣的作用。舌苔真的需要清理嗎?使用舌苔刷有什麼注意事項? 1、清除舌苔可有效減少口腔細菌數量 舌苔是如何生成的?專家,舌苔是由脫落的黏膜細胞、細菌及其...

閱讀詳情 »

近日,一則消息讓人驚愕,一名18歲的青春少女竟被確診為胃癌晚期!(圖片非當事人)據醫生介紹,該女孩被確診時,就被發現較大面積的胃潰瘍,及不規則佔位性病變,且癌細胞已向腹腔內肝門、腹膜、腸系膜、肝臟等部位侵襲,已到晚期。這不得不引人深思,為何一條如此年輕的生命會患上癌症,還是晚期呢? ▲並非當事人 ...

閱讀詳情 »

  用桑葉、側柏葉、苦丁茶三種各10克--20克左右,熬成藥水之後洗頭即可.就是跟熬藥一樣。 經過兩三天就能發現新生的頭髮。 桑葉、側柏葉在藥店裡,估計也就幾元一斤 苦丁茶,到茶店買那些碎了的會便宜一些   這是怎麼知道的方子呢,當年一個禿頭,1年沒見,滿頭烏髮了,以為是假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