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5招助血糖控制 神經、視網膜病變不要來

5招助血糖控制 神經 視網膜病變不要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糖尿病在103年共奪走9845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小時就有1人因此死亡!依據國健署調查發現,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2.4%,且40歲以上之糖尿病友,高達近7成有BMI過重及肥胖情形,且其中超過半數人過去一個月都沒有運動。

糖尿病控制不當,恐引發全身性不可逆的大、小血管及神經病變,產生中風、心臟病、腎臟病、視網膜病變、足部壞死,甚至進而截肢等併發症,國健署署長邱淑媞指出,不管是一般型肥胖或是腰部肥胖,都是導致高血糖發生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呼籲民眾要做好體重管理,才是預防糖尿病發生的不二法門。

因此,邱淑媞提供掌握健康「控糖5方」,養成為自己負責的生活態度。

1) 體重控制/在營養師指導下,進行體重控制,或參加病友團體,揪團減重;此外也可以利用國健署健康體重管理諮詢專線「0800-367-100(瘦落去、要動動)」,由營養師與運動專業人員,提供免費電話諮詢服務,幫助病友共同落實健康生活,遠離肥胖及糖尿病帶來的威脅。

2) 規律運動/減少長時間坐著不動的活動,例如:看電視、上網等,建議可以利用通勤的時間,提早一、兩站下車走路上、下班,或配合爬樓梯而不搭電梯或手扶梯等,將運動融入生活中,每週至少建議有150分鐘的身體活動,若許可時建議運動前先做血糖自我監測,以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3) 規律服藥/糖尿病需用藥需根據血糖數值和個人有無不適反應調整,過量可能導致低血糖,任意減藥則可能造成高血糖,因此,應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服藥,如果在治療期間有更換醫師,務必告知新的醫師目前有在服藥,才不會讓不同的藥物交錯影響,或是干擾血糖控制。

4) 健康飲食/請教醫師及營養師,依自己的身高、體重、性別、年齡和病情,共同討論出適合個人的飲食計畫,並以均衡飲食為基礎,每餐攝取固定醣量和高纖、適量油脂,以達到控制血糖及維持健康的目的。

5) 血糖自我監測/血糖值會隨著飲食、生活而有所變化,因此,除了定期回診檢查外,更應接受醫療團隊人員所建議之方式監測血糖,藉以瞭解不同食物、體能活動與抗糖尿病藥物等之間的相互關係,也可依監測結果與照護人員討論,有助於自己的管控方式。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春冬一直是眾多病毒的流行季,家中若有小寶寶,可更要做好防疫措施。台中一名兩歲大女童,近日斷斷續續發燒嘔吐,外加嗜睡,活動力變差,同時右肢體也出現無力現象,經送醫後確診罹患腦炎,緊急住進加護病房,所幸經十天搶救,目前病情順利改善,醫師提醒,近來為病毒流行季節,家中寶...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走路雖然有益身體健康,但隨著科技進步,現在的生活環境正逐漸受到破壞,進而延伸出許多環境汙染的問題,然而當民眾處於空氣品質較差的環境當中時,不僅會增加肺部與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風險外,其實就連猝死風險也會跟著增加。  根據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比起搭捷運,走路通勤...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感染愛滋病毒的人們易受到歧視。2013年,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執行主任米歇爾‧西迪貝和全球愛滋零歧視大使翁山蘇姬,在澳大利亞啟動了零歧視宣傳活動。把3月1日設定為零歧視日,並以蝴蝶作為其形象標識。象徵蛻變、重生、美麗和自由,期待每個人用寬容、理解、尊重和信任關注愛滋...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眼睛好紅好癢,當心是傳染力極高的紅眼症,近日寒假結束,開學後恐爆發紅眼症的流行潮。眼科醫師說,紅眼症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但以夏秋交替季節較常見,往往引發流行,可由各種不同的細菌和濾過性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見的是由「腺病毒」及「克沙奇病毒」引起。加上因為年節連假期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