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50歲前應該至少做過1次大腸鏡檢查!新式大腸鏡,有效降低腸癌發生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50歲前應該至少做過1次大腸鏡檢查!新式大腸鏡,有效降低腸癌發生率...

新式大腸鏡可減少大腸癌發生率!大腸鏡檢查是預防大腸癌及大腸息肉最重要的方法,有些人因害怕大腸鏡檢查造成的疼痛,或是擔心無痛大腸鏡的麻醉風險,而對大腸鏡檢查望之卻步,當心可能因此錯過早期治療疾病的黃金時期。

換水大腸鏡能減輕病人疼痛、提高腺瘤發現率

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謝毓錫研究發現,運用換水大腸鏡較傳統充氣法大腸鏡,腺瘤發現率增加12%,有助減少大腸癌發生。進行換水法大腸鏡檢查時,醫師會先將大腸內多餘的空氣抽出,並以反覆灌水、抽水的方式撐開腸道進行檢查,由於腸道沒有被空氣撐脹變長,維持在塌陷的自然狀態,不但能減輕病人檢查時的疼痛,且大腸鏡進入時已先將大腸沖洗乾淨,讓醫師可以專心尋找腺瘤,提高發現率。

可以增加12%的大腸腺瘤發現率

謝毓錫醫師表示,大腸癌有90%由腺瘤轉變而來,換水大腸鏡的腺瘤發現率為49.8%,充氣式大腸鏡的腺瘤發現率則為37.8%,可以增加12%的大腸腺瘤發現率。謝毓錫表示,每增加1%的腺瘤發現率,可以減少3%的大腸癌發生率。除了減少病人檢查時的疼痛外,一樣有增加腺瘤的發現率的好處。

不良習慣長期恐誘導良性腺瘤成癌

謝毓錫醫師表示,大部分的大腸腺瘤開始都是良性的,但隨著時間的日積月累,低纖、高脂、高熱量、少蔬果等不良飲食習慣、便秘、致癌物的長期誘導等原因,腺瘤就可能演變成癌症。

謝毓錫醫師提醒,若有大腸癌或大腸息肉家族史者,應在50歲前至少做過1次大腸鏡檢查,再配合診斷定期追蹤,一般人則在50歲左右進行第1次檢查。此外,若是排便習慣突然改變,也應儘快就醫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體重過重、肥胖有時候不全然是自己的問題,有時存在一些難以控制的先天或外在因素。不過也有很大部分是我們可以付出一些努力去做到的。近年來,全球肥胖盛行率20年來成長一倍,台灣地區從11.8%增加到 23.0%。 雅德麗生活診所陳彥伯醫師表示,以前在手術室擔任麻醉科醫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是否有一覺醒來發現頭歪、疼痛的落枕經驗?該如何緩解治療?落枕可絕非成年人的專利,曾有位7歲的吳小弟弟,因為嚴重落枕疼痛,頭一直歪向一邊,家長協助熱敷、嘗試民俗療法等,經過一個多星期都未見改善,直到前往復健科就醫,經物理治療師治療後,大幅改善,頭終於不必再歪一邊了。...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萬聖節除了創意裝扮還有小孩最愛的「不給糖,就搗蛋!」要糖活動,但分享糖果這件事,卻可能對熱量和健康造成影響;根據國民健康署指出,12顆太妃糖或14顆沙士糖的熱量,相當於一碗飯,吃多了不僅容易導致兒童肥胖,還可能會有代謝症候群、齲齒等影響孩童發育的健康問題。 &nb...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女孩們的小腿粗壯,其實大多跟久坐、不運動有關,讓下肢的血液不循環,代謝差,導致水腫造成的。適當的小腿圍和緊實線條,不僅拉長腿部的視覺關鍵,小腿肌肉也會直接影響到運動質量;特別是研究提到,小腿的腿圍攸關是否容易罹患「肌少症」。不管是因為水腫造成還是先天「鳥仔腳」,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