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50歲後定期檢查眼睛 預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50歲後定期檢查眼睛 預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70歲的王伯伯有抽菸的習慣,退休後喜歡到公園跟三五好友下象棋,有一天卻看到棋盤線歪七扭八,甚至中間還出現黑斑,他緊急救醫,被診斷出是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經過數次眼內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後,症狀終於慢慢改善,醫師也告訴他必須戒菸。

老年性黃斑部病 台灣老年人失明主因之一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目前台灣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臨床上可以分為濕性與乾性的黃斑部病變,乾性病變通常病程進展比較和緩,致盲的機率較低,目前並沒有積極有效的治療方式。而濕性病變是因為黃斑部組織老化,引發脈絡膜血管病變,進而產生新生血管或血管變異,由於這些不正常的血管組織比較鬆散,常常造成血管破裂、進而引起出血或血管滲漏,使黃斑部水腫而造成視力突然下降,如果沒有即時治療,很容易造成失明,對老人家心理及生活上造成極大衝擊,甚至後續生活無法自理而進一步造成家庭及社會的負擔。

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逾八成病人治療後視力維持或進步

目前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隨著新生血管抑制劑的使用,超過八成的病人在治療之後,視力都可以維持或進步。少數病人雖然對藥物反應不佳,但治療還是可以延緩失明的可能。如果不幸得到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一定要找專業眼科醫師積極治療,以免喪失寶貴的視力,而目前健保也有條件給付14劑的新生血管抑制劑予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病患,大大的減輕民眾的負擔。

目前大部份的療程可以分為初始治療劑量及後續維持劑量,通常在發病初期的初始治療,會每個月注射一次,連續三個月,之後醫師會判斷病人情況,維持或延長治療時間,以避免病情復發。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特性就是一旦復發水腫或出血,下降的視力就很難恢復,即使追加治療也無效,患者一定要與專業醫師合作,千萬不要隨意中斷治療。

50歲之後 定期檢查視力

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發生跟年齡有很大的關係,所以超過50歲之後一定要自我檢查,可以每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交互檢查,看視力有沒有變化,中心有無黑斑,也可以看棋盤、磁磚線或阿姆斯勒量表是否有扭曲現象,如果有異常,應儘速就醫,如果沒有異常,還是建議每年至少作一次眼睛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治療疾病的不二法則。另外,家族史、抽菸、照射強光、高血壓等也是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危險因子,建議一定要戒菸,白天出門要戴帽子及太陽眼鏡,避免強光並控制高血壓,在生活上,也要適度運動,充足的睡眠及均衡的營養,才能降低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發生的機率。

(文章授權提供/基隆長庚醫院院長賴旗俊醫師)


50歲後定期檢查眼睛 預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賴旗俊醫師

基隆長庚醫院 院長

亞太視網膜醫學會 理事長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 常務理事

台灣黃斑部醫學會 前理事長

【延伸閱讀】

頭皮針+耳針迅速改善鼻過敏 擺脫藥物束縛

小「心」工作爆量! 心臟衰竭再同步化治療心臟「電線短路」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6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嚼檳榔增口腔癌死亡機率。在台灣,以建築工程業、路上運輸業及漁業最多。為此,防癌教育基金會與國內客運業者共同合作,宣布打造全台首家無檳榔客運,將於全台64個客運站,總共2100台客運進行推廣,期望員工拒絕檳榔、遠離檳榔。嚼檳榔提神 卻死於口腔癌根據勞工安全衛生研究院分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不少人聽到家中高齡長輩要開刀都連忙搖頭,怕長輩挺不過這關。一名97歲人瑞阿嬤日前因嚴重的胸痛到急診求診,確診為心肌梗塞,檢查後發現她共有三條血管阻塞,一般的治療方式都是做繞道手術,但考量阿嬤年事已高,最後由心臟內科醫師接下這燙手山芋,成功以心導管打通血管,放置4支支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俗稱「鬼剃頭」的圓禿,導致頭頂出現如錢幣大小般的圓形塊狀掉髮,讓不少患者困擾不已。造成圓禿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免疫系統疾病,或是家族有雄性禿病史。一名70歲的圓禿患者,因日夜顛倒、壓力過大,出現掉髮情形,他至中國附醫中醫部求診,透過中醫內服外擦的治療方式,成功長回烏黑秀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罹患憂鬱症的小林(化名),雖然經過治療,病情穩定,但因罹病的關係,不僅功能退化,加上時常忘記服藥,導致病情惡化,再度住院。所幸,經醫院轉介至社區復健中心,從復健活動中,他已慢慢重拾自信,也找到適合提醒自己服藥的小撇步,漸漸走出罹病的陰霾。精神復健機構分兩類 日間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