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6旬婦「頸椎摔成走山」起不了床,醫植骨重建助新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6旬婦「頸椎摔成走山」起不了床,醫植骨重建助新生

61歲黃女士幾年前因一次做志工時不慎摔傷頸椎,開始出現頭痛、肩頸痛,甚至牙痛等症狀,雖有求診復健師做熱敷、牽引,但效果有限,多站一下頸椎就不舒服,2年來整個人像癱瘓般很不舒服。在忍痛多年後,才轉診神經外科決定動手術,然而頸椎術後卻因體內植入物鬆脫導致排列歪七扭八,更使病情雪上加霜。

頸椎滑脫「走山」超難熬!終於等到植骨捐贈解脫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瑞騰表示,黃女士在幾年前被診斷為頸椎滑脫,隨後做頸椎第3到7節融合術及人工關節置換術。但從檢查影像發現,其手術方法和放置物都不符合醫療常規,以致正面看植入物歪七扭八,側面看則像危樓般搖搖欲墜,醫師也難有辦法處理。而黃女士每次起床前僅能先用按摩、熱敷大半個小時,緩解末梢神經疼痛、左手無力的問題後才能起身。

簡瑞騰說明,後續黃女士在門診追蹤近2年,幸運等到一塊捐贈骨,才得以為黃女士進行頸椎翻修、重建。將近4個小時的手術中,將鬆脫及排列不正的人工椎間盤及融合支架移除後,再做第4、5節的椎體全切除,並植入一段6公分長的捐贈骨,最後再以鈦合金鋼板固定。此次手術包括神經減壓、椎體重建、變形矯正及強力固定,終於一舉解除頸椎「走山」危機。黃女士術後隔天,就奇蹟似的全身舒暢,疼痛、無力也大幅改善。

簡瑞騰強調,頸椎雖然短短7節,但為全身神經通道的「樞紐」,若因姿勢不良、提早退化或因車禍、外傷,病況嚴重到必須手術治療時,必定需慎選醫師及手術方式。黃女士的遭遇,是許多脊椎手術患者的縮影;許多患者長期痛苦難耐,求治心切,卻因少數醫師嘗試未有實證的創新手術,或鼓吹患者植入非絕對必要甚或有害的醫材,往往讓患者花大錢但卻無法消痛,反而陷入長期頸痛、腰痛、全身莫名酸痛的深淵。

簡瑞騰呼籲,有相關情形的患者,在平常生活中就要做好骨頭關節的保養、保健;而醫者更要秉持專業、良知的本分;醫院亦避免屢屢以業績掛帥,這樣才能醫、患、院三贏,幫助更多患者享有健康人生。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記者 陳顗喆/台北 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表示,為保障國人健康,使國民即早獲得群體免疫保護力,將推動COVID-19疫苗大規模接種作業,並陸續辦理整備作業,包含三大面向: 一、持續擴增COVID-19疫苗接種合約醫療院所,納入基層診所共同提供接種服務。 二、訂定「COVID-19...

閱讀詳情 »

養好菌的關鍵就在於,補充益菌所需的食物。(圖/業者提供) 新冠肺炎疫情感染人數日前再創新高,除了戴口罩、勤洗手、酒精消毒、保持社交距離等行為外,提升自我保護力也很重要。由於人體有七成的免疫細胞在腸道中,因此許多民眾會選擇額外補充益生菌,加強腸道健康。然而許多人反映吃了市面上販售的益生菌「吃了無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 陳鈞凱 韓羽婕 王聿瀠 李文成 羅偉哲/台北報導 國內接種AZ疫苗以來,出現首例官方認定的打疫苗引發「血栓」副作用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表示,該名個案為30多歲男性,於5月12日接種第一劑AZ疫苗後,陸續出現頭痛、腹痛不適,抽血還發現血小板低下,被判定為「血栓併血小板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