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60歲中風男靠顱外磁刺激術 成功站立練走

60歲中風男靠顱外磁刺激術 成功站立練走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0歲王先生罹患家族性腦部動靜脈畸形,37歲首次腦溢血中風,54歲二次中風,因復原良好,行走能力未受影響,106年10月三度中風幾乎成為植物人。臺北榮總復健醫學部神經復健科蔡泊意主任神經復健團隊,利用最先進神經調控高速顱外磁刺激術,結合藥物及復健,加上家屬積極配合鼓勵病患,終於恢復說話能力,上肢開始可以動作,經由不斷復健,近日更奇蹟似地站立並練習行走,為中風治療的新契機。

神經調控術 開啟學習的開關

蔡泊意主任表示,神經調控術像是一把鑰匙,開啟學習的開關。原理是根據大腦受損之後壞死區域無法再生,但是受損區域的周圍存活區域仍然有取代原本機能的可能,經由神經刺激可以造成此區的成功替代。

由於左右兩側的大腦是互相競爭的,健康側的大腦受損後,極容易過度活化,進而阻礙患側功能恢復,神經調控新方法就是調整腦部的活性,刺激剩餘的腦迴路得到重建,開啟新的連結,達到功能的恢復,且不用開刀或侵入性技術。這不僅應用在動作功能,幫助癱瘓的病患增加手部、下肢的力量,也可以改善語言功能以及認知功能、感覺能力、吞嚥功能等等。

越早接受顱外磁刺激術效果越好

蔡主任指出,一般中風後復健的黃金期大約在半年內,一年後多數即達穩定狀態。經研究顯示,中風病患應積極治療,越早接受此高速顱外磁刺激術治療,效果越好,兩年內仍有效,病患切勿自我放棄,惟是否適用仍需經專業評估,有癲癇病史者,則較不適合。

可大幅改善中風後遺症

高速顱外磁刺激術治療可大幅改善二個月至兩年中風各種後遺症,使患側手握力增加,執行動作增加,關節活動範圍增加,日常生活依賴程度減少等等。改善程度約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七十不等,反應率約七成,須配合正確的復健觀念及療程,例如療程約二十至三十次,過度痙攣者應先藥物控制,或施打肉毒桿菌控制張力,自主性動作方可顯現。合併情緒沮喪、憂鬱患者,復健動力往往不佳,亦需藥物治療或心理復健療程。

效果已獲過國際性認可

根據臺北榮總研究顯示,研究數據數百人,相關研究成果已於2014至2018 年獲得腦中風期刊、神經復健等國外標竿醫學期刊的刊登與國際性的認可。

【延伸閱讀】年紀輕心肌梗塞 關鍵在於高血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1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夏天蚊蟲孳生,到戶外活動總被咬成紅豆冰,如果不幸感染登革熱還伴隨骨頭痠痛,簡直生不如死。許多人會購買防蚊噴霧、防蚊液使用,但效果因人而異,事實上,中藥抗蚊已有上千年經驗,使用中藥防蚊包,不僅可以幫助驅蚊,還具有醒脾溫胃、抗菌、開竅寧神等功效。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黃品臻指出,一...

閱讀詳情 »

少喝含糖飲料可以幫助減少不必要體重的道理人人都知道,但是新的研究提到,含糖的蘇打水、運動飲料,甚至100%的果汁,都可能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研究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MJ)。 研究雖然無法直接證明因果關係,但發現確實每天飲用85到110公克的含糖飲料與癌症風險上升18%有關。法國研究小組指出,...

閱讀詳情 »

幼童持續血便且腹痛加劇,家長千萬別大意,因為這有可能是小腸先天性異常。5歲的楊小弟最近2天因反覆嘔吐與肚子痛被送到急診,醫師安排住院後開始解出磚紅色血便,而且皮膚與結膜變得蒼白。抽血檢查發現有貧血現象,經腹部電腦斷層與梅克爾核醫掃描檢查,診斷為梅克爾憩室。 醫師安排楊小弟腹腔內視鏡梅克爾憩室切除手術...

閱讀詳情 »

孕媽咪總是為孕期做足一切努力,但仍有部分情況無法由媽媽控制,有時光是被告知孩子臍帶繞頸,就可能讓媽媽感到焦慮。事實上,臍帶繞頸對胎兒健康的威脅不大,媽媽大可不必如此緊張。 臍帶是連結胎兒與胎盤之間的1條帶狀物,由2條臍動脈與1條臍靜脈所組成,透過血液交換,臍靜脈藉由胎盤,將從母體血液而來的養分與氧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