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60歲以後的健康之道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要改變生活習慣,改過一個健康的生活並不容易,尤其是對六十歲以上的人而言。

大部分的戰後嬰兒潮已經接近退休年紀,大部分的人也不得不尊重醫師的建議,對自己的身體負責。記者採訪多位老年與健康專家的醫師,詢問他們何謂健康的生活習慣。畢竟,人們需要對退休後的財務狀況有規劃,但對健康狀況是不是也要有些規劃呢?

60歲以後的健康之道

醫師對六十歲以後的人們,給了以下幾點實用又簡單的建議:

1.買好的運動鞋。這是70歲的卡洛琳醫師給的建議是:[要買雙高價、耐穿的跑步鞋。]卡洛琳醫師從63歲開始接受鐵人三項運動,持續至今。她每週至少三天,都會快走三十分鐘,或是設定目標,每週都要比上週多走10%的距離。她還建議我們,最好把跑步鞋就放在你家門口,這樣你出門才會看到它。

2.多練平衡。老人跌倒最危險。要避免自己跌倒就好的方法就是平常多練習平衡。醫師建議每天可以閉上眼睛,練習單腳站立,一次至少三十秒。

3.早餐要吃好。避免精緻食物。卡洛琳醫師說,建議可吃自製的香蕉、水果、杏仁奶以及蛋白粉沖泡而成的奶昔。另外飲食中的糖類她都建議要減半。

4.多練習阻力訓練。人過了三十歲,每年的肌肉量都會持續減少。重力訓練可以幫助身體維持肌肉量,維持健康。

5.訓練自己的速度。許多年過六十歲的人都覺得[速度]與[強度]這兩個詞彙不該出現在自己的日常運動中,但這兩個字還是很重要的。醫師表示,網球就是很好的運動,涵蓋了[速度]與[強度]。它可以訓練人的速度,而不只是蠻力。

6.相信自己。人過了六十歲之後,常會面對自我懷疑與憂鬱,尤其是經過多樣挑戰,甚至悲劇的發生,例如親友的死亡。七一歲的雪倫說:[你要相信自己,人們喜歡跟相信自己的人在一起。]

7.設定目標並完成。選擇一個對你有意義的計畫去執行。雪倫就選擇了與朋友一起合寫一本書,繼續自己過去在費城的日子。當然,過去的她從未寫過書,不過現在的她已經寫到第三本書了,書名叫做[年過六十五歲後的嶄新人生]。

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

 

相關推薦

喝冰的、喝熱的,就感到牙齒一陣酸軟不適嗎?可能是敏感性牙齒作祟!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當牙齒磨損、牙齦萎縮發炎時,使牙本質外露就會因食物刺激而出現酸、痛等不適感受。  健康的牙齒外層是一層堅硬的珐瑯質,然而,若是因為潔牙習慣不良、牙齦問題導致珐瑯質磨損或牙齦萎縮時,就會使牙本質外露。而牙本質內...

閱讀詳情 »

接受復健治療時,居然感到一陣暈眩、想吐、全身無力,到底是怎麼了?佑康復健科診所院長張凱翔醫師表示,這就是暈針的典型症狀!其實暈針並不僅限於用針的狀況下,復健科常見的電療、徒手治療等處置方式也都可能出現暈針的反應喔!  暈針,是一種對於身體處置的急性表現,但卻不僅限於對於用「針」後的反應。佑康診所張凱...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麵包是許多國家人的主食,大家也熟知全麥麵包的營養價值比白麵包高,但有新的研究指出,到底何種麵包對身體比較好,還是要看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定,所以,不見得全麥麵包對每個人都最好喔。 在Cell Metabolism期刊的一篇文章中,研究者讓二十個人一半人吃全麥麵包,另一半人吃...

閱讀詳情 »

又到了颱風來襲的高峰期,前幾天中颱尼莎和輕颱海棠雙重夾擊台灣,造成不小的傷害;而近幾年更因為氣候環境的變化,台灣到了9、10月都還會受颱風的影響,每每都會帶來大量的雨水,造成土石泥砂堆積,但當集水區附近的排水設備沒有完善,所造成的積水及水質汙染,會讓我們在颱風過後無形中使用受污染的水。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