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7月熱傷害送醫大增2成3! 吃鼻塞藥、血壓藥得防中暑機率變高

▲(照/童綜合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進入7月以來,氣溫不斷飆升,只要暴露在陽光底下過久,就有出現熱傷害狀況的危險性!不過,中暑高危險群除了老人、小孩、慢性疾病與酗酒者之外,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魏智偉提醒,部分藥物也可能影響體溫調節,增加中暑機率,其中就包括了十分常見、治療鼻塞用的抗組織胺,及部分降血壓藥物。

根據衛福部今(24)日公布的最新監測數字,截至昨日為止,7月因為熱傷害就診人次已經達到623人次,比去年7月一整個月的504人次,還多出2成3之多,可見今年熱浪逼人。

什麼是熱傷害?其實包括中暑、熱衰竭、熱痙攣,其中又以中暑最嚴重,而熱衰竭、熱痙攣則是因高溫環境造成流失太多水分和鹽份,所以補充輸液和電解質後就會很快改善。

魏智偉表示,高溫環境下一旦出現散熱調節失衡,造成體溫超過41.1度以上,合併有神經功能異常,如昏迷、抽搐,就是中暑了;中暑初期症狀包括頭暈、頭痛、疲倦無力、噁心、視力模糊、呼吸急促、皮膚乾燥無汗等,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恐引起煩躁不安、幻覺、動作不協調、昏迷等意識障礙情形。

中暑嚴重時還可能併發癲癇、心肺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肝損傷、腎損傷、電解質失衡(高血鉀、高血磷、低血鈣)等,有生命危險。

魏智偉提醒,服用藥物也可能影響體溫調節,造成中暑的機率增加,可能影響體溫調節的藥物,包括具抗膽鹼作用的藥物,如治療鼻塞用的抗組織胺、治療巴金森氏症的藥物、部份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等,可能會抑制汗腺分泌,減少散熱。

另外,交感神經作用劑,如咖啡因、麻黃素等,亦會造成血管收縮,減少皮膚血液流量,導致散熱減低、同時增加代謝性熱能產生,使體溫上升;部分降血壓藥物,例如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等,可能使心血管系統應付高溫的調節能力降低,利尿劑則可能影響人體水分與鹽分平衡;最後則是抗憂鬱及抗精神分裂症藥物,抗憂鬱劑會抑制排汗,而治療精神分裂症藥物會抑制體溫調節中樞輸出擴張皮膚血管的訊息,使身體較難排汗散熱。

魏智偉強調,正在服用上述影響人體體溫調節藥物的民眾,務必得補充足夠水分與鹽分、烈日下戴帽子或撐傘遮陽,並且避免長時間曝曬在陽光底下,適當休息並保持通風;更重要的是,切勿自行停藥,若有任何用藥疑慮應諮詢主治醫師,避免病情惡化,或其他併發症的發生。

照片來源:童綜合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上半年「缺血」天數高達86天! 台灣血庫結合臉書發即時警報

懸賞「國產疫苗」補助出爐! 1、2期臨床實驗達標最多拿5億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攝護腺癌第一期時難以被察覺,往往是攝護腺肥大切除時,透過切片化驗出來,否則發覺時通常已經是第二期或第三期,不過攝護腺癌該如何分期呢?今天Mary就要帶大家認識攝護腺癌分期~  第一期:腫瘤非常微小,潛藏在攝護腺體,通常在切除攝護腺肥大時,切片化驗出來的。 第二期:腫瘤仍在攝護腺體內,但可被肛門指診發...

閱讀詳情 »

當我(原文作者,下同)還是一名青少年的時候,我的智齒就冒出來了。人們對智齒的解釋是,它們是前人類進化時的遺留物,作為自然選擇的結果,我們的下巴越長越小。這種解釋並不能令我滿意,因為自然選擇不會安排出一種會造成如此多麻煩的結果,後來我瞭解到智齒的出現是因為別的原因。 Noreen von Cramon...

閱讀詳情 »

兩年來,一位具有獻身精神的妻子瓦餌‧特納(Val Turner)隱瞞了自己患癌晚期的病情,專心照顧患多發性硬化症病危的丈夫。就在四月底、去世前10天,她才把真相告訴了家人。66歲的瓦餌‧特納在丈夫、68歲的伯納德(Bernard)去世兩個月之後也離開了人間。 瓦餌曾是位護士,生命的最後五年,她在赫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