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女主播驚傳罹乳癌 醫破解篩檢3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女主播驚傳罹乳癌 醫破解篩檢3迷思

東森前主播簡立喆在臉書自爆罹患乳癌二期,她兩年前發現生病後,開始低調化療,去年底因化療導致掉髮,都戴假髮示人,期間工作沒有間斷過,因化療結束後需持繼服藥,她直到近日才將人工血管拿掉。簡立喆回憶,過去當夜間主播8年生活作息不正常,長期失眠、三餐不定時,加上沒時間運動,導致身體出狀況。醫師指出,國內乳癌發生率持續增加,如要診斷乳癌,在家自我觸診實在難準確判斷,呼籲民眾定期接受篩檢,早期發現接受治療,存活率可達9成。 

早期乳癌經治療存活率達9成
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乳癌為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發生高峰約在45至49歲間,以平均結婚年齡32歲,約莫是小孩國小高年級至大學期間。依據衛福部死因統計及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有逾萬名婦女罹患乳癌,逾2千名婦女死於乳癌。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表示,乳癌篩檢發現的個案,8成5以上屬於早期乳癌(0-2期)。乳房攝影檢查可降低4成死亡率及3成晚期乳癌發生,是最有效的篩檢工具,篩檢是針對沒症狀者做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異常化點和摸不到的乳癌,在沒有任何症狀或擴散前找到病灶,此時及早接受治療五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

然而許多女性對乳房篩檢存有迷思,賴基銘教授提出以下說明:
迷思1:我都有在家自我檢查
說明:自我觸診檢查無法發現早期病灶,更無助於降低乳癌死亡率。

迷思2:我有照過胸部X光了
說明:胸部X光不是用來檢測乳房的!胸部X光能檢查到的是肺臟、肋骨鎖骨等處,而不是最表層的乳房。

迷思3:我沒有家族史不用擔心
說明:有乳癌家族史的乳癌患者僅佔所有乳癌病患10~20%。太晚生育、高油脂飲食、肥胖者、抽菸酗酒、有熬夜習慣、壓力大的人,乳癌風險都會增高。

為獲清晰影像減少輻射需夾緊乳房
怕痛也是許多婦女抗拒做乳房攝影篩檢的原因,在乳房攝影檢查過程中,為了獲得清晰的影像,並減少輻射劑量,必須將乳房夾緊,以減少乳房組織重疊,才能清楚顯現病灶。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鴻海、台積電、慈濟共同捐贈1500萬劑的BNT疫苗已經用畢,本土疫情再爆發,外界正關切台灣要不要打第四劑,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今(1)日上午出席台大醫院活動時被媒體追問,接下來是否會再協助買疫苗時,先是回問媒體「你叫我再送啊?」,隨後表示「國家沒有提出這樣的需求...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全台COVID-19本土疫情再度遍地開花!民眾想索取免費居家快篩該怎麼做?要去哪裡領取公費快篩試劑?住家周遭有人確診先別慌張,以下幫你整理好「免費居家快篩QA」解惑! 指揮中心日前表示,多條不明病毒傳播鏈及感染原已擴及全台,為強化社區疫情控管,宣布增加發放公費家用快...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諮詢專家/李佩芬營養師清明節又要到了,民俗傳統中除了慎終追遠掃墓的習俗之外,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許多菜祭祖,祭祖完後就將所有的菜包成潤餅一家人一起享用家家戶戶,享受團聚的美好時光。清明節美食代表非潤餅莫屬各地常見的潤餅餡料有高麗菜、胡蘿蔔、芹菜、豆芽菜、香腸、...

閱讀詳情 »

專訪流行疾病學專家何美鄉:病毒不會消失,平常心面對 全球掀解封潮  台灣如何走完最後一哩 各國逐步開放邊境,台灣仍關起門來嚴格防疫。本刊專訪流行疾病學專家何美鄉,談台灣如何面對全球疫情解封,以及開放國門後應該注意的問題。 文/郭瓊俐 《財訊》報導指出,全球疫情肆虐兩年多,歐美國家現在已採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