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女主播驚傳罹乳癌 醫破解篩檢3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女主播驚傳罹乳癌 醫破解篩檢3迷思

東森前主播簡立喆在臉書自爆罹患乳癌二期,她兩年前發現生病後,開始低調化療,去年底因化療導致掉髮,都戴假髮示人,期間工作沒有間斷過,因化療結束後需持繼服藥,她直到近日才將人工血管拿掉。簡立喆回憶,過去當夜間主播8年生活作息不正常,長期失眠、三餐不定時,加上沒時間運動,導致身體出狀況。醫師指出,國內乳癌發生率持續增加,如要診斷乳癌,在家自我觸診實在難準確判斷,呼籲民眾定期接受篩檢,早期發現接受治療,存活率可達9成。 

早期乳癌經治療存活率達9成
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乳癌為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發生高峰約在45至49歲間,以平均結婚年齡32歲,約莫是小孩國小高年級至大學期間。依據衛福部死因統計及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有逾萬名婦女罹患乳癌,逾2千名婦女死於乳癌。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表示,乳癌篩檢發現的個案,8成5以上屬於早期乳癌(0-2期)。乳房攝影檢查可降低4成死亡率及3成晚期乳癌發生,是最有效的篩檢工具,篩檢是針對沒症狀者做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異常化點和摸不到的乳癌,在沒有任何症狀或擴散前找到病灶,此時及早接受治療五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

然而許多女性對乳房篩檢存有迷思,賴基銘教授提出以下說明:
迷思1:我都有在家自我檢查
說明:自我觸診檢查無法發現早期病灶,更無助於降低乳癌死亡率。

迷思2:我有照過胸部X光了
說明:胸部X光不是用來檢測乳房的!胸部X光能檢查到的是肺臟、肋骨鎖骨等處,而不是最表層的乳房。

迷思3:我沒有家族史不用擔心
說明:有乳癌家族史的乳癌患者僅佔所有乳癌病患10~20%。太晚生育、高油脂飲食、肥胖者、抽菸酗酒、有熬夜習慣、壓力大的人,乳癌風險都會增高。

為獲清晰影像減少輻射需夾緊乳房
怕痛也是許多婦女抗拒做乳房攝影篩檢的原因,在乳房攝影檢查過程中,為了獲得清晰的影像,並減少輻射劑量,必須將乳房夾緊,以減少乳房組織重疊,才能清楚顯現病灶。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集中檢疫14天期滿,第2批武漢包機回台的361人今(25)日清晨解除隔離回家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所有人返家前都再量測過體溫,戴口罩,返家後也需要再落實自主健康管理14天;指揮中心照例進行滿意度調查,整體滿意度達94.8%,...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航空業確診個案連續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25)日證實國內已經有4起航空從業人員染疫,除了已經曝光的2名華航貨機機師、1名長榮航空空服員外,還有1名非國航的女性空服員,為先前公布的確診案例,目前都在匡列相關接觸者追...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確診再攀升至235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一口氣再公布國內新增19例COVID-19境外移入病例,7男、12女,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其中案222至225有4人與先前的案152就讀英國同一所學校,研判為一起校...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湖北宣布「解封」,連疫情爆發中心的武漢市4月8日也要解封,但當地的國人能否返台?解不解註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5)日強調解封跟解註記是兩回事,目前規劃方向仍以包機為主,亦不排除定點定時的航班,且回來後仍要集中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