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專訪/流行疾病學專家何美鄉:病毒不會消失,平常心面對

專訪流行疾病學專家何美鄉:病毒不會消失,平常心面對

全球掀解封潮  台灣如何走完最後一哩

各國逐步開放邊境,台灣仍關起門來嚴格防疫。本刊專訪流行疾病學專家何美鄉,談台灣如何面對全球疫情解封,以及開放國門後應該注意的問題。

文/郭瓊俐

《財訊》報導指出,全球疫情肆虐兩年多,歐美國家現在已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恢復正常生活;態度較謹慎的亞洲國家、澳洲與紐西蘭也開放邊境,新加坡政府宣布四月起全面解封、完整施打疫苗者入境不須隔離,日本也逐步開放國門。

專訪/流行疾病學專家何美鄉:病毒不會消失,平常心面對

 

解封前 先釐清三個問題

反觀台灣,目前仍採取嚴格管制措施,地方首長更不敢鬆懈,只要發生本土案例,一定立刻召開記者會、嚴格執行疫調。對於產業界紛紛提出國境解封的要求,疫情指揮中心仍相當謹慎,沒有提出解封的具體時程。

流行疾病學專家、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重點在於「台灣如何面對新冠疫情的最後一哩路?」開放國門後,病毒一定會進來,要如何讓台灣人以平常心看待,每天可能有大量確診數字的場景。

接受《財訊》採訪時,何美鄉指出,談論是否開放國門前,要先釐清幾個問題:一、Omicron會不會是最後一個新冠病毒?二、有沒有更好的防疫工具?三、下一個病毒會不會有更輕的致病性?釐清這三個問題後,再來討論「台灣可以一直關閉國門嗎?」

去年一月,科學雜誌《自然》詢問全球一百多位免疫學家、病毒學家及衛生專家,新冠病毒能否根除?近九成受訪者的答案是,「不能」。

何美鄉進一步表示,事實上,Omicron已經演變出BA.1、BA.1.1、BA.2、BA.3等變異株,其中BA.2已有持續傳播且取代BA.1的可能;RNA病毒突變的位置是隨機的,選殖適化(adaptation)卻有一定的方向,趨動病毒適化的兩個主力是傳播速度和免疫逃避(病毒持續突變,躲過人體內已建立的免疫抗體的攻擊)。而至今所有的變異株,包括Alpha、Beta、Delta 等,主要都是以快速傳播的優勢,逐一取代前者。

不過,《財訊》報導指出,全球歷經兩年新冠病毒傳播,加上疫苗接種普及,所造就的群體免疫,已足夠構成下一波變異病毒更趨向免疫逃避的可能;以此類推,世界上永遠都有新冠病毒在傳播,而且下一株不是傳播更快,就是更具免疫逃避(導致現有疫苗的效力更低)。

「台灣可以一直關閉國門嗎?」何美鄉表示,答案很明顯是不可能,有些人想再等看看有沒有一株病毒的毒性更低,「這是基於一個廣傳的迷思:病毒演變總是趨向更低的毒性。」她並強調,病毒的毒性絕對不是演變選殖的因素,下一株病毒會更毒或更弱,都無法預測。…(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56期)

 

【延伸閱讀】

陶冬:Omicron將在今年終結疫情?

Omicron襲全台》本土再爆發 醫曝撐到「這時間」也許疫情會過去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財訊雙週刊》官方網站;《財訊雙週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根據調查,全台每5人就有1人失眠,亦即全台逾400萬人受失眠問題所苦!在許多失眠治療的建議裡,多數原則都是要養成良好睡眠習慣,或是從正確的睡眠行為與想法著手,為此,長庚醫院臨床心理師吳家碩特別整理「睡前助眠的4B法則」,照著這個順序,幫助你一步一步接近好眠時光!  1B, Bath time, 洗澡...

閱讀詳情 »

▼80多歲的阿嬤做瑜珈後,奇蹟恢復腰挺的脊椎,讓許多網友嘖嘖稱奇,甚至還為她建立一個叫瑜珈阿嬤的粉絲專業!(Source:Snopes.com) 根據知名網站Snope的報導,在美國紐澤西州,有一位八旬老婦,遠本有嚴重的駝背,但是做完一個月的瑜珈後,背奇蹟似地挺直了! 脊椎骨外科醫生表示,...

閱讀詳情 »

根據研究,以人工哺乳(瓶餵)養大的小孩,容易有咬合不正或齒列不良的情況。乳牙大約是在3歲之前長齊,門牙也逐漸出現縫隙。以乳房哺乳養大的小孩會有較大的門牙縫隙,這對於在正常位置長出恆齒這一點很重要。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除此之外,以乳房哺乳時,嬰兒要經常運動嘴巴的肌肉,因此下顎會比較...

閱讀詳情 »

刷牙的要領 刷牙要配合齒列或牙齒的形狀,別過度用力,因為會使牙刷的毛尖擴散,反而無法將牙齒刷乾淨,還會傷害牙齦或牙根。另外,牙刷最好選擇刷毛柔軟的類型。 刷牙有三個重點。在刷牙時針對這些地方,使牙刷的毛尖充分觸及。又為了避免殘留牙垢,最好依一定的先後順序把必須注意的部位刷乾淨。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