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70歲婦脾臟腫大如大金煌芒果 竟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70歲婦脾臟腫大如大金煌芒果 竟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名70多歲婦人,除了有長期貧血,白血球更飆高至20多萬,對比正常民眾的4千至1萬,數值驚人;同時血紅素僅5點多,低於正常人的一半。婦人還伴隨胃口不佳,短短半年間體重從48公斤瘦到41.7公斤,連出門活動都有困難,直至健檢的血液常規檢查異常,才轉至血液科;就醫時腹部腫脹,脾臟腫大如大金煌芒果,進一步確診罹患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所幸經過單株抗體合併口服化療藥物治療後,病情已獲控制。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暨血液病學會理事王銘崇醫師表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因症狀特異性低,不少患者誤以為是老年症狀,導致延誤就醫。

好發於銀髮誤認年老 七大症狀可檢視 

台灣於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而2026年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王銘崇醫師表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於60歲以上銀髮族,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每年新增病例數約150-200人,平均年齡約66歲。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或不具特異性,許多病人是因為做健檢時意外發現白血球過高,或是因為淋巴結腫大而求診。王銘崇提醒民眾,若出現七大症狀,包括無法解釋的體重降低(半年內下降約一成)、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夜間盜汗、食慾不振、全身乏力、淋巴結腫大、全身倦怠,都應盡快就醫,檢查血液中白血球的數目是否異常。

判斷迷思多 全新機轉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可選擇

王銘崇醫師表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迷思多,民眾即使被確診罹患也無須憂慮,配合醫囑,秉持「無症狀先追蹤;有症狀才治療」原則。屬於低危險群只要規律追蹤,切勿用偏方、另類療法,以免破財傷身。屬於中、高危險患者若經醫師評估需要治療,除了傳統化療、注射型單株抗體治療外,國內目前已有兩款免搭配化療的全新機轉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一款可讓癌細胞溶解、促使癌細胞凋亡,另一款可抑制癌細胞增生,達到抗腫瘤效果,讓醫師有更多武器,為患者量身訂做適合的療程,提升生活品質。

王銘崇醫師說明,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除了以往的化學治療,國內目前已有兩款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一是可以讓癌細胞溶解、促使癌細胞凋亡的BCL-2抑制劑,另一種是抑制癌細胞增生的BTK抑制劑,不僅能夠免除傳統化療的強烈副作用,對於民眾治療上有新的選擇,新機轉標靶藥物BCL-2抑制劑的深層疾病緩解效果更好,多數患者可以達到「微量殘存疾病」(MLD)陰性,血液中幾乎測不到癌細胞,未來復發機率大幅降低,甚至有機會停藥,降低病患心理、生理與財務衝擊,更可減輕政府財政負擔。

定期健檢早發現 積極溝通找出個人療程

王銘崇醫師呼籲,民眾平時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一旦發現白血球有異常增加,就應該尋求醫師協助進一步檢查。若確診罹患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應依照病情進展與醫師討論個人化療程;若沒有症狀的病人,早期不需要做治療,但一定要積極追蹤,不聽信另類療法;若經醫師嚴謹判定為較晚期病患,目前已有療效好、免搭配化療的新機轉口服標靶藥物,只要積極與醫師溝通,遵照醫囑,勇於配合就醫治療。

【延伸閱讀】氣管、牙齒都印的出來 3D列印醫療應用夯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6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28歲女姓罹患三陰性乳癌,考量單身未婚,因此在化療前先接受凍卵保存,並搭配停經針劑,以保護卵巢做日後自然受孕的可能。澄清醫院中港院區乳房外科主任陳豐仁表示,在一併做好患者的卵巢及凍卵保存後,接受化療,乳癌瘤也順利萎縮,等到後續持續化療後,萎縮到不見蹤影,再做保守性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1名婦人日前起床突然頭暈、差點跌倒,站起來時更是感到嚴重的天旋地轉暈眩,經鄰居推薦至長安醫院就醫,檢查診斷婦人罹患「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症」,俗稱耳石症,長安醫院神經內科孔勝琳醫師當下施行「耳石復位術」,10多分鐘立即痊癒,也不需吃藥治療,婦人驚訝的說:「脖子扭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詩恩/台北報導】國內疫情於近日逐漸趨緩,許多人都期待能脫下口罩,在外大口呼吸新鮮空氣,而日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宣布,未來將逐步鬆綁口罩規定,但儘管規定逐漸放寬,指揮官陳時中仍提醒大家,還是需依照人流多寡判斷,如無法保持社交距離,還是需自律將口罩戴上。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2018年《特管法》上路,開放自體細胞治療,被許多患者視為「活下去的最後一次機會」,衛福部今(2021)年8月草擬《再生醫療發展法》,將《特管法》及《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納入其中,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此法實施後,將可確保患者的就醫權益。 3年前實施《特管法細胞治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