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8成心血管疾病可以預防! 這些日常生活壞習慣快遠離

8成心血管疾病可以預防! 這些日常生活壞習慣快遠離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近期名人接連因心血管疾病驟逝,令人惋惜且不捨。心血管疾病常發生突然,導致無法挽回的憾事,留給家人無盡傷痛,但這也讓民眾警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其實,8成的心臟病與中風的過早死亡是可以預防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壞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心臟。國民健康署賈淑麗代理署長呼籲,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王道,就是從健康生活型態做起,才能避免讓這種傷痛發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


8成心血管疾病可以預防! 這些日常生活壞習慣快遠離

▲養成心血管疾病的壞習慣有這些。(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提供;圖/NOW健康製作)


養成「心」好習慣 從年輕就開始  


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2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則造成5.3萬人死亡,超過頭號殺手癌症奪走的人命。老化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工作壓力大、少運動、外食族居多的年輕族群,更應愛護自己的心,檢視壞習慣有多少,風險就會有多高,千萬別仗著年輕就不管,維持健康生活型態,避免心血管疾病帶來的威脅才是上上之策。另春季氣溫變化大,早晚溫差大,要注意保暖,避免血壓突然增高。


1.健康飲食與運動:採低油、糖、鹽及高纖飲食,每周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例如快走、慢走、騎自行車)、控制體重(維持BMI正常值)、良好睡眠,都是杜絕慢性病的通則,更是健康長壽的良方。


2.戒除不良生活嗜好:研究發現就算每天僅吸1支菸,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比不吸菸的人增加5成、中風的機率更增加超過2成。民眾如有任何戒菸方面的問題,可撥打國民健康署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另外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16年全球因酒害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300萬人,其中就有19%死於心血管疾病,國民健康署建議盡量避免飲酒,如有需要,以茶(水)代酒,是健康聰明的選擇。


3.控制三高慢性病:有三高的民眾千萬別鐵齒,更要小心心血管疾病找上門,應積極採行健康的生活型態,定期量血壓及血糖,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


4.定期健康檢查: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鼓勵民眾可善加利用。


辨識心血管疾病急性徵兆 儘快就醫避免憾事發生!


心血管疾病之急性發作如心肌梗塞及腦中風是危及生命之緊急狀況,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葉宏一名譽理事表示,儘早就醫可減少死亡及病後殘留失能之嚴重度,增加復原機會。多留意自己或親友身體的變化,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症狀,另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國民健康署提醒記住中風症狀FAST口訣:臉部(Face)表情不對稱、雙手(Arm)力氣不一樣、或講話(Speech)變得不清楚,有任一症狀,記下時間點(Time)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更多NOW健康報導
▸出生不足1500公克腦麻風險增20倍 高危險妊娠應慎防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年過四十之後,許多民眾都有這樣的困擾:「怎麼書報、手機越看越模糊?」難道我老花了嗎?那麼該如何選擇老花眼鏡? 眼睛屈光調節力 40歲開始降低 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范乃文主治醫師指出,人類的眼睛具有高度精細的屈光系統,能將外在影像清楚映入眼簾。良好的屈光系統,可以將影像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表示,評估國內社區傳播風險持續上升,為保障個案治療權利,同時降低疫情對國內醫療量能之衝擊,在10日已與輝瑞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簽訂70萬人份口服藥物Paxlovid採購合約,其中35萬人份藥物將於今(2022)年第2季前抵台。 ▲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女性都有「敷面膜」的習慣,台灣一年約消耗上億片面膜,然而,市售面膜百百種,該如何挑選?有哪些注意事項? 面膜依使用形式分2類 具心理療癒作用 皮膚科蔡逸姍醫師指出,市售面膜依使用形式分為「片狀布膜」與「塗抹類(泥膏、凝膠、乳霜)」兩種。面膜的原理是將臉部密封、與空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37歲的陳惠苹,從小身材比同齡還要嬌小、走起路來步伐並不流暢,除了心臟不好,脊椎也嚴重側彎,也因為身形常受班上同學霸凌,近30年四處求診找不到病因,直到28歲那一年(2016年)由國泰醫院心臟內科轉介到馬偕紀念醫院罕見疾病中心主任林炫沛的門診,她坦言,醫師當時不假思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