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8種健康食品並不健康 你誤信了幾個?

生活中有許多被廣告、專家吹出來的健康食品,比如脫脂牛奶、雜糧點心。
這些食物的後期加工讓它們本身營養都流失了,吃了之後並沒什麼好處。

8種健康食品並不健康 你誤信了幾個?
脫脂牛奶少了脂肪,缺了營養。
脫脂牛奶的產生,緣於人們對膳食健康的特殊需求。無論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中老年人,還是想減肥的女性,都將其視為既保證營養又能有效控制脂肪攝入的“理想食品”。
但是,脫脂牛奶也有不足之處。牛奶在脫脂過程中,一些有益健康的脂溶性維生素也會跟著消失,比如維生素A、D、E、K。而缺少了維生素A、D,人體對鈣質的吸收就會受到影響。同時,牛奶中原本“香、濃”的口感也不翼而飛。
其實,人們對“全脂牛奶”誤解也很深,與動物內臟、奶油製品等脂肪含量超過20%的食物比起來,全脂牛奶的脂肪含量不足為奇,只含有3.7%—5%,除非是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等特殊人群,否則不用特別在意。
青筍、馬鈴薯富含營養,但禁不住放。
青筍口感爽脆,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但它天生比較“脆弱”,可以說,自採摘之日起,其營養價值就開始下降了,因此,最好吃新鮮的青筍,不要放得時間太長,涼拌最好,能避免烹炒帶來的營養流失。
馬鈴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和礦物質,優質澱粉含量約為16.5%,但馬鈴薯存放的時間越長,其中的澱粉含量越多,就越能使人血糖上升。所以存放時間過久的馬鈴薯是減肥者的大敵。
人造甜味劑讓食物更可口,但容易使人發胖。
  人造甜味劑本身所含熱量很少,生產初衷是為了增加食物甜味,讓人們減少卡路里的攝入。儘管甜味劑可以哄騙味蕾產生甜的感覺,但是大腦卻不吃這一套。多項研究表明,食用甜味劑更容易讓人變胖。
大豆最養生,但會偷走“營養”。
  雖然大豆的保健功能已經名揚四海,但在某種意義上,它也是個“營養盜賊”,比如大豆富含的植酸可以干擾重要礦物質,比如鈣、鎂、銅、鐵、鋅的吸收。大豆還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劑,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導致胰腺功能紊亂。
  大豆發酵後,這些“毒素”將被大部分消除。豆腐、毛豆都不是發酵食品,不要吃過量,豆瓣醬反而是個不錯的選擇。
粗糧麵包也會讓血糖升高。
  粗糧麵包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確實比白麵包技高一籌,但研究發現,粗糧麵包也會讓人們的血糖升高。這意味著,即便它們的脂肪含量不高,大量食用也會讓人變胖。
  而且,在吃粗糧麵包一兩個小時候後,人還會感到饑餓,更容易多吃。
葡萄護心,但農殘很嚴重。
  研究發現,紫葡萄是保護心臟的“能手”,但也是農藥的“聚集地”,由於葡萄從同一片土地、同一棵藤蔓採摘,年年都得反復噴灑農藥,以抵抗蟲害的襲擊,因此農藥殘留非常嚴重。
  研究發現,所有的非有機葡萄均受到污染,最多可沾染11種農藥。因此,在吃葡萄前,一定要洗乾淨。可以加一勺麵粉,麵粉有吸附作用,可以輕鬆洗掉果肉縫隙間的髒東西,還不會有殘留的洗滌劑。
五穀雜糧傷腸胃。
  小麥粉、大米及玉米其實並沒大家想像的那麼健康。的確,未經加工的穀物含有一些維生素E、B族維生素以及錳、鎂、硒等礦物質。但是這些營養物質含量更高的食物為蛋類、肉類和魚。
  而且有專家認為,穀物所含的不可溶性纖維素將加重慢性感染疾病和消化症狀,如腸易激綜合征。
食用油會產生自由基。
  毫無疑問,油脂所含的天然多元不飽和脂肪,可以降血壓,減少心臟病與中風風險。但是加工的或精煉的多元不飽和脂肪,如食用油,就完全是另一碼事了。
  在烹飪或提煉過程中,熱量、氧氣和濕度的共同作用使其變質,並產生自由基,增加肥胖、癌症、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葵花油、玉米油和花生油同時富含歐米伽-6脂肪酸,過量食用也會損害健康。

相關推薦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0日報導,美國舊金山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叫做Vasalgel的凝膠,可以幫助男性臨時避孕,等想要生育時再注射一支凝膠即可恢復生育能力。 對於那些不想要孩子,不想做輸精管切除術,又不喜歡戴避孕套的男性,注射性避孕凝膠很快將會成為他們新的青睞品。Vasalgel凝膠就像一層過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北市出現首例因腸病毒死亡個案!台北市1名出生才8天女嬰,因感染腸病毒重症而死亡。臺北市疾病管制處處長陳少卿表示,經過調查,此女嬰家中接觸者皆無腸病毒相關症狀,女嬰母親說,寶寶在出生第二天就有食欲不振、嗜睡等症狀,第三天出院返家,女嬰仍有睡覺喘不過氣、發燒等症狀,所以到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國人飲食西化,運動量又普遍不足,導致肥胖人數急速上升之外,糖尿病也成為了國民病。根據統計,102年臺北市糖尿病每十萬人口死亡率32.09,位居十大死亡原因第5位,士林區糖尿病死亡率每十萬人口36.64,位居十大死亡原因第4位,遠高於臺北市。 在士林區,有一群糖尿病友與護...

閱讀詳情 »

我們有時候會發現眼睛周圍會突然冒出一些白色顆粒狀的小疙瘩,再大一點變成了息肉,如果又變黑,總是被人以為是痔,小編就長在眼角下方,還被長輩唸說那邊長痣,不是我會劈腿就是另一半會劈腿,氣得我不知道如何解釋,其實這個是脂肪粒呀!那麼脂肪粒如何才能去除了?脂肪粒的產生原因又有哪些?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