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9旬嬤雙手顫抖如喪屍 裝心臟節律器救援

9旬嬤雙手顫抖如喪屍 裝心臟節律器救援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91歲徐阿嬤,因突然呈現無意識狀態且雙手彎曲、不停顫抖,整個人猶如喪屍貌,家屬發現緊急送醫,經緊急處理後,漸漸恢復意識,並可與家人交談。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許楹奇安排24小時心電圖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心搏過慢,引發短暫無意識症狀,經裝設心臟節律器後,徐阿嬤再也不用煩惱因心跳過慢而昏迷了。

心搏過慢可能有生命危險

許楹奇醫師表示,一般成年人在休息狀態下,正常心跳範圍介於每分鐘60到100下之間,但若心跳速率每分鐘少於60次,則為心搏過慢造成,對於沒有症狀、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此為正常生理現象,但對於竇房結異常、房室傳導阻塞或分支術阻斷的患者,則可能造成生命威脅。

心臟節律細胞退化 是最常見原因

造成心搏過慢的原因包括體內電解質不平衡、藥物過量等,而最常見的原因為心臟節律細胞退化,在平時,節律細胞會規律且穩定發電,讓人在靜止下可以維持正常心跳;而竇房結為向節律細胞發號施令的總司令官,當竇房結退化失調,就會造成心律不整,尤其當心跳僅剩每分鐘20到30下,甚至停頓而影響血液輸出量,便可能導致暈厥、休克等嚴重症狀。

刺激心臟 裝置心臟節律器治療

針對心搏過慢的患者,許楹奇醫師表示,可透過裝置心臟節律器治療,於胸前皮下放置一個大小約50元硬幣的心臟節律器,並將一條或兩條導線經靜脈植入心臟,當心搏過慢時,心臟節律器會適時介入,透過一定能量的電流刺激心臟,以維持該有的心跳,通常心臟節律器的電力可維持7到10年,植入後需定期追蹤檢查,以確保心臟節律器發揮最佳功能。

定期回診並按時服藥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的電器設備,如電視、手機等並不會影響心臟節律器,但若需要定期接受核磁共振檢查、追蹤其他疾病的民眾,可能因強力電磁場影響心臟節律器,故可裝置適用於核磁共振的心臟節律器,以提升醫療安全度。此外,許楹奇醫師提醒,患者應定期回診及按時服藥,當感到暈眩、心悸、胸痛等症狀時,應盡快赴醫檢查。

【延伸閱讀】熟男笑來像小孩 靠全瓷貼片擁帥大叔笑容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13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有些罹癌長輩想來看醫師,卻擔憂孩子請假載送麻煩,乾脆不來檢查了。」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長者,是台灣數十年發生率竄升最高的一種血癌,不過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聖懿臨床上觀察,有些長輩因畏懼、頻繁回診打針困難,竟不願治療。他鼓勵患者,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已進入標靶、免疫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本週四至六(1月7至9日)冷空氣增強,強度接近寒流等級,臺南以北及東北部地區低溫僅8至10度,加上水氣偏多,北台灣降雨情況明顯,體感溫度會較實際溫度更低。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呼籲大家注意保暖,務必做好防寒措施,勿輕忽低溫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日前1名浙江台商與德國入境民眾確診,都在同一間防疫旅館居家檢疫,昨(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2人病毒基因定序相同,外界質疑2人有可能在國內交叉感染,或者都在旅館遭受不明來源感染,疾管署防疫醫師陳婉青今(7)日鄭重澄清,各種證據都顯示,2名病例是個別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人喜歡吃火鍋,街上各式火鍋餐廳林立,許多民眾喜歡在冬天吃鍋暖身,尤其當天氣溫度驟降,大家聚在一起吃著熱滾滾的火鍋,著實是種享受。南投一名45歲陳姓男子也是如此,近日與朋友連約了幾攤聚餐,放肆享受海鮮鍋、麻辣鍋,搭配著啤酒,還把精華的火鍋湯喝光,結果隔日右腳大拇指腫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