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AI人工智慧分析血癌罹患機率 準確率可達9成

AI人工智慧分析血癌罹患機率 準確率可達9成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健康檢查血液篩檢,結合人工智慧,就可以預測你未來罹癌血癌、淋巴癌的風險。台北醫學大學公布國內最新癌篩檢測技術,只要分析常規健檢中抽血檢查結果,就可得知未來可能罹患癌症風險的高低。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最新公布全球癌症發生率,台灣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有296.7人,名列全球癌症發生率第10名,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近年國人每年死於癌症的人數已逼近5萬人,嚴重威脅國人生命及生活品質,醫療費用驚人。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副教授雪必兒(ShabbirSyed Abdul)指出,與其他癌症相較,血癌較不容易診斷,通常需要血液抹片及骨髓抹片檢查,以致許多患者確診時都到了中晚期,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現在透過新式血液癌篩,只需常規健檢的抽血檢查報告,在病人初期就能精準預估罹癌風險,及早因應。

 

雪必兒指出,這項研究主要透過AI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演算法,以細胞群落數據(Cell Population Data, CPD)來篩檢惡性血液腫瘤。

 

研究團隊蒐集韓國首爾Konkuk大學附設醫學中心882個血液腫瘤案例,其中457例為惡性,425例非惡性。接著以SGD、SVM、ANN、線性模型、邏輯迴歸等7種運算模型進行人工智慧(AI)學習,再讓AI針對這些血液腫瘤案例的抽血數據進行判讀,結果發現ANN模式診斷率最高,達93.5%。

 

雪必兒進一步解釋,醫療院所只要透過現行抽血數據加上AI的輔助分析,就能發現民眾未來罹患淋巴癌、血癌等惡性血液腫瘤的風險高低,民眾不需再做額外的檢驗,既可節省醫護人力,減少醫療費用及時間等成本。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她前陣子累到連吃飯都會睡著,一天睡20個小時…」50多歲的楊家琪5年前發現得乳癌,期間癌細胞陸續轉移脊椎、大腦,病情因素,加上化、放療等造成的癌因性疲憊症(簡稱癌疲憊),導致她整天有氣無力,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一路陪伴她的先生很心疼地述說楊家琪當時面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不少女性會使用避孕藥,不只是為了避免懷孕,有些人想說避孕藥可以調經,便會自行去藥局購買避孕藥吃,藉此調整經期或改善不適症狀;然而,日前有項研究發現,服用避孕藥的女性,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較高。所以,要吃避孕藥之前,最好還是先就醫,確認是否適合服用。 研究:吃避孕藥易患憂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男性某天突然出現胸悶等症狀,原不以為意,但症狀遲遲未改善,赴診所就診,經心電圖檢查,雖無任何異狀,但醫師認為需進一步檢查,透過健保署電子轉診平台為患者轉診至花蓮慈濟醫院,隨即幫患者完成掛號,當天就安排至心臟科門診就醫,結果發現有嚴重心血管疾病,所幸後來檢查後裝上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