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AI系統結合醫療 提升醫病互動品質

台灣AI近幾年蓬勃發展,現在更有醫學中心將其導入門診,透過醫師豐富的臨床經驗和AI智慧系統,讓醫師判讀更加快速。

  台灣AI近幾年蓬勃發展,現在更有醫學中心將其導入門診,透過醫師豐富的臨床經驗和AI智慧系統,讓醫師判讀更加快速,能夠有更多時間和患者互動,而這套系統,也能夠過學習,成為醫師的幫手。

  骨頭年齡的判讀,即便是再有經驗的醫師,都要花5到10分鐘翻閱圖譜才能判定,不過現在透過智慧系統,只需0.1秒就能判讀,不僅節省時間,準確率也能達85%。

  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蔡輔仁說:「我認為這張X光片顯示骨齡應該在11歲半到12歲之間,那由AI告訴我們的答案是什麼,它顯示12.1歲,與醫師的判讀相當接近。」

  中國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指出,骨齡的測試還可以預測這小孩子未來可長多高;另外還有乳房的,能預測是否為乳癌,是良性或惡性。

  超過260萬筆的病歷資料,累積成系統龐大的資料庫,再透過專業醫師反覆確認,讓這套人工智慧系統越來越聰明。時間省下來,主要是為了能多跟病人接觸,所以醫療是要有溫度的,判斷準確率又高又快速,這樣對病人的服務應該會更好。

  醫學中心導入AI門診,讓醫師有更多的時間聚焦在病人身上,而這套系統未來也可以協助偏鄉醫院,提供更精準的醫療判斷。

AI系統結合醫療 提升醫病互動品質

★本文經【新唐人亞太電視台】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更多精采報導,點擊觀看【新唐人亞太新聞】

 

相關推薦

癌症已連續36年高居我國死因之首,然而有統計指出,合併有「癌因性疲憊症CRF」(癌症化、放療副作用)的癌友超過9成,可能因體力不堪負荷,導致治療被迫中斷。懷特生技日前完成1項大規模4期臨床試驗,證實「癌因性疲憊症CRF」可靠藥物治療改善,該成果已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Cancers》。 我國每年罹癌...

閱讀詳情 »

現今網路普及,手機、平版等3C產品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但對於孩子來說,卻是視力保健的殺手。小學生近視比率居高不下,部分家長選擇讓孩子配戴角膜塑型片,不過,眼科醫師提醒,家長務必協助鏡片清潔工作,以減少角膜感染及受傷的風險。 眼科醫師蔡景耀指出,角膜塑型片是1種控制近視度數的夜戴型隱形眼鏡,具有治...

閱讀詳情 »

1名8歲的小一男童自搬家後經常抱怨肚子痛,起初父母認為兒子是故意裝病不想去上學,但男童病症發作時幾乎站不起來,帶至診所看診,懷疑是便秘引起,吃藥後不但沒改善反而導致嚴重腹瀉,赴醫透過各項檢查才確診為「大腸激躁症」,經調整作息、飲食及配合用藥,病童的生活總算步上正軌。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

閱讀詳情 »

根據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近年的資料顯示,乳癌發生率於台灣已逐年上升,逐漸成為婦女最重要的健康議題之一。乳癌發生率已超過子宮頸癌,為婦女癌症的首位;而死亡率同樣也已超過子宮頸癌,影響婦女健康甚鉅。歐美經驗顯示,乳癌是可以藉由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進而降低死亡率的癌症。 乳癌是從乳腺的上皮細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