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B肝康復者用免疫抑制劑 北榮醫:恐再復陽

B肝康復者用免疫抑制劑 北榮醫:恐再復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7歲女性,10前年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口服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98年1月起接受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恩博)治療,剛開始反應良好,但效果漸漸變差,99年2月改以莫須瘤(一種B細胞抑制劑)治療,病人關節炎受到良好控制,此病人為康復型B型肝炎患者;在後續定期追蹤中,再次驗B型肝炎表面抗原變成陽性,及時接受抗病毒治療之後順利康復。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 恐使B肝復陽

臺北榮總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蔡長祐主任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是一種慢性關節炎,需長時間接受免疫調節的治療,包含一般口服的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或施打生物製劑,來延緩疾病的進程,減少關節的破壞。

過去對這些藥物是否會影響人體抑制對抗B型肝炎的能力,進而使康復型B型肝炎的患者變成帶原者的情形並不清楚;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轉發生的機會不高,但可以在長時間的免疫制劑治療後發生,因此即使是康復型B型肝炎,也需要定期追蹤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以及其抗體,才能讓患者遠離嚴重肝炎的風險。

長期使用免疫調節劑 應定期追蹤B肝抗原

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黃怡翔主任提醒,對長期使用免疫調節劑的患者,除了驗B型肝炎表面抗原篩檢出帶原者以外,也應該要測B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若為康復型B型肝炎也不要輕忽,除了定期驗肝指數及黃疸指數以外,至少一年追蹤B型肝炎表面抗原,患者們也要配合醫囑規則回診接受檢查。

康復型B肝潛在復發 研究成果已刊登在美國知名期刊

而臺北榮總長期追蹤1494位康復型B型肝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發現,其中17位患者發生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轉(即已經消失的表面抗原再次出現),也有患者發生嚴重肝炎,更值得注意的是從接受免疫抑制治療到發生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轉的時間短則兩年,長則可達20年。此為國際首次大規模且長時間追蹤得到之重要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胃腸病學協會知名期刊(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延伸閱讀】

小孩鼻水直流衛生紙不離手! 「減敏治療」有望擺脫鼻過敏

醫藥費如巨石!失眠和焦慮相伴 貸款專家教您善用金融貸款度難關

心肌梗塞找上誰? 三高、腎病族群多注意

老年人不出門問題多多 洪暐傑醫師籲3原則溝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63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圖翻攝自ptt01 下同 當我們去看中醫時,中醫師除了把脈,再不然就是讓病患伸出舌頭來檢查,你或許也會覺得好奇,我們的舌頭裡究竟藏有什麼祕密,能讓中醫作為診斷的依據。 其實舌頭中確實藏有很多身體的訊息,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什麼叫做健康的舌頭。一般來說,健康的舌頭無舌苔,舌頭呈現粉紅色,且沒有斑點或任...

閱讀詳情 »

  圖片截自晶網以及今日頭條 黃連素,一味良“心”藥 河南省淮南縣人民醫院常怡勇 黃連素是從中藥黃連、黃柏、三顆針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其抗菌能力頗強,體外試驗表明抗菌譜十分廣,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消化系統感染,如急性胃腸炎、痢疾等。近年來專家們發現,黃連素對治療心血管疾...

閱讀詳情 »

研究表明,每星期有兩次以上性生活的人,其免疫系統能得到強化,不易被感冒病菌等​​感染。而每星期性生活次數在3次以上的人,與性生活少於3次的人相比,至少顯得年輕10歲。此外,性生活不規律或很少有性生活的女性,很可能會患上某些疾病,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子宮疾病。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