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CT值未降隔離延長 一男性30餘歲病患精神不穩病房內自殺身亡

CT值未降隔離延長 一男性30餘歲病患精神不穩病房內自殺身亡

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公布國內新增3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1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6例死亡。值得注意的是,死亡病例中一名男性30多歲患者列為「其他原因」,疾管署證實,這名患者是因隔離期延長,精神不穩而自殺身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31例本土病例,其中19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7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個案分布以台北市及新北市各13例最多,其次為桃園市4例,基隆市1例;其中21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8例調查中。

至於死亡病例今新增6例,其中編號3與編號5均為30餘歲男性,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編號三病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及慢性腎臟病史,長期洗腎,6月19號因曾接觸過其他確診者,隨後前往醫院去篩檢為陽性,之後安排住院,但已有初步肺炎徵兆,後來因血氧降低、肺炎惡化不幸於7月8日過世。

另一例編號5,羅一鈞表示,該病患原本就有慢性肝炎,6月22日因先前確診者接觸者,採檢陽性後住進集中檢疫所,再轉到醫院隔離,但在隔離期間明顯情緒不穩,醫院不斷給予心理輔導及諮商,但不幸仍於7月8日,在病室中自殺死亡。

羅一鈞指出,就病況來看,患者在隔離期間狀況都還算穩定,原先預計隔離到7月5日結束,然而患者的CT值一直未大於30(亦即傳染力仍高),需延長隔離10天,患者疑因此情緒波動,最後於病房內自殺身亡。羅一鈞表示,病患情緒不穩自殺身亡非疫病所致,故列為其他原因。

照片來源:資料照片、疾管署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東京奧運/教育部長不克出席 行政院改派唐鳳代表台灣前往

政院指慈濟捐疫苗「已出具必要法律文件」 府:持續積極推動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堅果、瓜子天然又營養,但對幼兒來說居然可能潛藏窒息危機?林口長庚耳鼻喉科林婉妮醫師表示,5歲以下孩童因為咀嚼功能不完全,異物嗆入氣管機率較高;大體積異物恐出現立即性窒息風險,但小體積異物阻塞也不容忽視,恐因症狀不明顯反而容易引發慢性肺部感染症狀!因此,林婉妮醫師呼籲,強烈建議5歲以下幼兒不要餵食乾果...

閱讀詳情 »

文/高凡淳 採訪諮詢/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耕莘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 文萬欣 新店耕莘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文萬欣指出,剛出生的寶寶,大都解不成形的軟便或略帶水狀的便便,到一歲左右,便便才會逐漸成形。一歲前,喝母奶和喝配方奶的寶寶,排出來的便便稍微不同。喝母奶的寶寶,便便顏色比較偏黃,形質屬於水水...

閱讀詳情 »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吳婦產科院長吳瑞文 關於生產這件事,如果可以按著正常程序來,總是穩當一點。萬一寶寶急著要出來,可能會發生一些「麻煩事」,不過,若能做對一些事,仍可降低母胎所承受的風險。   關於早產‧要知道的事 若不滿37週就出生,稱為「早產」。吳瑞文醫師指出,由於早產的...

閱讀詳情 »

春天是疾病好發的季節,到底春天容易引發哪些疾病?又該如何預防醫治?明(4/10)晚9點中天綜合台36頻道《金牌大健諜》播出主題「春天病邪入侵 好發疾病拉警報!!」邀請到朱海君、侯昌明、梁惠雯,與主持人曾國城、情報員韋汝以及醫師團江守山、陳木榮、陳煥昇、許瓊月、羅珮琳、王健宇,一起探討春天容易拉警報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