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DSCT時代來臨 極低輻射劑量安全追蹤

DSCT時代來臨 極低輻射劑量安全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年長的冠狀動脈狹窄患者,裝有心臟支架多年,最近有胸悶症狀,經過心臟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其支架前端有鈣化斑塊,且呈現75%以上狹窄,血管血流不順暢,得再放入一支心臟支架,以防心臟病發猝死。萬芳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榮邦指出,以往類似案例,患者需冒著高輻射劑量、侵入性的心導管檢查,如今有了雙源雙能電腦斷層掃瞄儀(DSCT),只需3至4個毫西弗,即能完成定期追蹤檢查。(圖說/準確去除金屬假影,支架內血管清晰呈現,支架前端有鈣化斑塊(箭頭處)。)

根據文獻顯示,人體曝露在高輻射量環境,會增加罹癌風險。國內民眾每年曝露的天然背景輻射值,為1.5至1.6個毫西弗,約70張胸部X光檢查的輻射量。依據原子能委員會訂定標準,健康者每年接受檢查不可超過2個毫西弗,而有心臟病危險因子者,接受心臟電腦斷層,輻射建議量則不可超過16個毫西弗。

心血管疾病高危險因子患者,如年紀大、三高、肥胖、抽菸等,過去接受一次心臟電腦斷層檢查,輻射劑量往往超過10年以上天然背景輻射值、上千張胸部X光輻射劑量,換取早期預防冠狀動脈狹窄風險,也得付出較大的代價。陳榮邦主任表示,直到2012年開始,有了DSCT,其輻射劑量最低只有0.6毫西弗,是舊型電腦斷層的20~25分之1。

陳榮邦主任強調,心臟電腦斷層檢查的輻射劑量愈低愈好,但必須達到合理的品質,也就是3條心臟冠狀動脈血管內徑須清晰、或放入支架內管要清晰,若是有任一條冠狀動脈血管有雜影或掃描模糊,品質較差就無法準確診斷;然而,DSCT可在低輻射劑量及高品質影像間,取得最適當的平衡。反之,一份超品質的心血管影像,民眾也要問身體接受了多少輻射量換來的代價?

為了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檢查安全,萬芳醫院在2013年至2014年6月間,共收治超過350名冠狀動脈狹窄高危險因子患者,以DSCT進行追蹤檢查,利用身體質量指數(BMI)、輻射劑量及心跳做交叉分析;結果發現,BMI值小於20者,不需要服用降低心跳藥物,最低輻射劑量僅0.6毫西弗;BMI值大於28者,則需服用降低心跳藥物,輻射劑量約4至5毫西弗。DSCT不但兼顧了低輻射劑量、高品質影像,並減少患者服用不必要藥物,避免產生噁心、嘔吐等副作用。

陳榮邦表示,DSCT目的是檢查冠狀動脈是否狹窄,目前陰性預測值可達96%,代表呈現的血管內徑影像沒有狹窄,就是確實沒有狹窄,適合有高危險因子及裝有心臟支架患者,每2-5年定期追蹤一次。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15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送禮,要送到對方心坎裡,可是一門學問。美國、加拿大一項調查發現,送禮若送的是自己喜歡、自己有在使用的東西,收禮的人會更開心。送自己也正使用的東西 會讓對方更開心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行銷學教授艾文‧波爾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士嘉堡分校行銷學教授山姆‧馬格里歐研究發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別再「肝」等待! C肝新藥放寬給藥標準肝病是國人的健康殺手,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105年十大死因統計結果顯示,癌症躍居首位,肝癌就排行死亡率第二位,而C型肝炎更是雲嘉南地區常見的疾病。自今年1/24健保署開辦C肝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不但解決C肝患者最擔心的醫療費用問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40多歲重度腦性麻痺合併肢體障礙患者,從小無法自行進食,都由家人咀嚼後餵食,也沒有正確清潔習慣的習慣,口腔有嚴重牙周病、齲齒、缺牙等問題,全口僅剩10顆牙齒。經由居家照顧員轉介北市聯醫牙科到宅團隊,每2個月進行一次牙科照護,包括補牙、洗牙等服務,每次治療後都開心露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食物未保存妥當 小心食物中毒炎熱夏天保存食物不容易,根據衛福部歷年食物中毒統計顯示,5至10月為食品或食物中毒事件高峰期,主要因高溫潮濕環境加上多數食品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提供給細菌生長的養分和條件,加速細菌快入繁殖,一旦食物未保存妥當,就容易造成腐壞,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