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Delta病毒株來襲 父母可以做些什麼保護孩子?

Delta病毒株來襲 父母可以做些什麼保護孩子?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Delta病毒株來襲,父母可以做些什麼保護孩子?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兒科傳染病專家卡米爾·薩貝拉(Camille Sabella)醫學博士指出,預防病毒的最佳方法是接種疫苗,若是孩子太小不能接種疫苗,可以做的是確保其他能接種疫苗的人都完成接種,並鼓勵孩子做好防疫措施才能將感染風險降至最低。儘管Delta具高度傳染性,似乎在兒童中出現輕微的症狀,但仍需密切關注孩子的任何異狀。

新冠病毒株 速度變化快速

薩貝拉博士說,儘管Delta病毒株具有高度傳染性,但是感染COVID-19的兒童如有任何症狀大多是非常輕微的,包括咳嗽、打噴嚏、流鼻涕、胃部不適、頭痛和疲勞等。到目前為止,它似乎並未在兒童中引起更嚴重的疾病,不過仍需要密切關注,因為這種情況在不斷變化。如果孩子開始出現新冠疫情的症狀、呼吸問題、嚴重疾病等問題,請務必聯繫專業的醫療人員。

新學期保護兒童 留意呼吸道症狀

即使已接種新冠疫苗,Delta變體傳播力強,因此採取額外的保護措施很重要。除新冠疫情外,薩貝拉博士發現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和人副流感病毒(HPIV)等會增加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年長者。儘管數據顯示疫苗有效,還是會出現突破性病例,這也是為何周圍如果有呼吸道症狀者需要小心,因為一旦罹患RSV 和HPIV病毒引起呼吸道等症狀,非常不容易與COVID-19的症狀區分開來。

薩貝拉博士提到,接種疫苗的好處遠超過接種疫苗的風險,儘管孩子年紀小還不能接種疫苗,請確保接種疫苗的人都已完成接種,只要有更多的人受到保護時,降低家人和老師的感染疫情風險。

勤洗手或戴口罩 保持安全距離  

薩貝拉博士說,未來可以預期會出現更多變種病株,許多家長很擔憂是否應該把孩子送回學校,他認為,在學校的好處遠遠超過在學校的風險。雖然他理解家長們這種擔憂,但他仍然相信學校是孩子們最好的去處,疫情還未結束前,父母只需要繼續鼓勵他們的孩子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美國疾病預防中心和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在學校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持續警惕及遠離生病的人。

【延伸閱讀】

Delta變種病毒肆虐 菲律賓病例持續攀升

本土增2、境外5 首例AZ+莫德納混打突破性感染Delta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3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綠色醫療減碳救地球!英國劍橋大學研究發現,部分氣喘的定量噴霧液含有溫室氣體成分,若1/10能改成乾粉吸入劑型,每人每年可減少150-400公斤碳排放,相當於改吃素食的成效。不過,英國氣喘健康建議負責人Jessica Kirby強調,患者應依照醫師指示使用氣喘噴劑,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腳尖微開,慢慢往下蹲,紅燈亮起就是姿勢錯誤!台灣流行病學學會指出,日本研究發現,重訓只練上半身,比練下肢的人的血管硬度增2.2倍。為鼓勵民眾正確運動,學會與台科大電資學院副院長花凱龍團隊合作,開發「智慧教練」,透過影像動態捕捉,幫大學生揪出深蹲誤區。花凱龍提醒,應遵守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核磁共振結合放療新技術,癌症看得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日前簽下首座核磁共振影像導引直線加速器,放療更精準,不受呼吸、心跳或吞嚥干擾,讓醫師看清腫瘤變化,及時調整照射,降低副作用。高醫癌症中心主任黃志仁表示,MRI影像引導可避免輻射,更清楚辨別腫瘤軟組織,適用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現在治療不是醫師說了算!」醫療現場越來越重視「醫病共享決策」,婦女常見的子宮肌瘤也能因此找到適合的治療方式。亞東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暨病房主任吳文毅分享,一名47歲女企業家,發現經血過多、貧血,確診子宮肌瘤,考量停經後腫瘤會縮小,且她強調事業忙、不想開刀,與醫師共同選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