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OL體重28公斤被誤認家暴受害者 元凶竟是發炎性腸道疾病

身高156公分,體重卻只有28公斤,現年30歲的張小姐被送至醫院時,臉色慘白、身體瘦弱,連站都成問題,宛如紙片人現身,護理人員甚至懷疑她是家暴受害者。醫師問診時,她自訴這幾年來飽受腸胃道疾病之苦,經常腹脹、腹痛、腹瀉,有時才吃一點東西就狂拉,甚至拉出鮮血,體重當然直直落,到處就醫,卻找不出病因,最後才確診為發炎性腸道疾病。

OL體重28公斤被誤認家暴受害者 元凶竟是發炎性腸道疾病

症狀似腸躁症易延誤確診 錯過治療時機

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主任蘇銘堯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依照發炎分佈形態、侵犯腸壁程度,可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兩者症狀不一樣,前者為明顯的血便、腹瀉症狀,後者則以腹痛、腹瀉為主。由於這些症狀與一般腸胃炎差不多,許多患者一開始只是忍一下,或至社區藥局購買成藥,以致延誤就醫,平均拖到半年以上才就醫診治,但病情已到中度、重度等階段,治療棘手。

以張小姐為例,在確定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時症狀已達到中、重度的程度,連為了確診而使用的新式膠囊內視鏡,都因為腸道長期發炎嚴重阻塞而卡在腸道中,緊急轉至林口長庚醫院急診。

新一代生物製劑副作用低 穩定控制發炎性腸道疾病

蘇銘堯主任指出,儘管發炎性腸道疾病無法完全根治,但可以透過藥物來控制病情,現階段醫界對於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有三大目標,包括腸黏膜恢復正常、病理上的發炎反應緩解、臨床症狀改善,只要能達到這三點,就屬於有效控制病情。

OL體重28公斤被誤認家暴受害者 元凶竟是發炎性腸道疾病

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主任蘇銘堯指出,儘管發炎性腸道疾病無法完全根治,但可以透過藥物來控制病情。

在治療上,針對不同程度的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給予不同的治療,如果屬於輕度、中度,一般建議,患者使用5-ASA 藥物來調節免疫系統,並視狀況來使用類固醇,藉此抑制發炎。如果發炎控制良好,則醫師會盡可能將類固醇轉換成免疫調節藥物來維持治療。若是病情難以控制,或患者對類固醇產生依賴性時,醫師通常建議換用生物製劑。

蘇銘堯主任進一步指出,依據不同的機轉,生物製劑可分為抗腫瘤壞死因子、腸道專一生物製劑,前者係針對全身性發炎反應,範圍較廣,卻也容易引發副作用。至於腸道專一生物製劑,則是直接作用在腸道上,目標明確,較不易產生副作用,對於需要長期治療的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來說更是方便。

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如長期抗戰 定期回診是關鍵

蘇銘堯主任提醒民眾,如果排便習慣的改變,且有腹脹、腹痛等問題,這些症狀超過四週,就應該就醫檢查。確診後,應在醫師評估下用藥,病友需有心理準備,因為這會是一場長期戰役,務必定期回診,並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正確飲食,才能減少復發機率以及併發症。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0/7023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迎接春節最開心就是能夠在家好好放鬆,不過今年九天長假,不免得大魚大肉,加上各式各樣的零嘴,小心想要不胖都很難,根據衛福部最新調查顯示,在過年期間,超過三成民眾平均都會發胖1.7公斤,其實要避免肥胖找上門,除了少吃多動外,可把握幾個小撇步,遠離過年肥慘劇。 減少囤積零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日前霸王寒流來襲,台灣各處傳出下雪的消息,台北1名60多歲的家庭主婦也跟著家人「追雪」,卻意外發現吸入冷空氣時,牙齒異常疼痛,最後因劇烈疼痛,不得不求助牙醫。 這名主婦說,以前就有牙齒排列不整齊、暴牙等問題,所以懷孕後一直深受牙周病的困擾,近幾年感覺門牙開始搖晃,但因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回家團圓、與朋友相聚,是每個人過年的必要行程之一,不過,有些人寧願獨自宅在家,甚至不想返鄉;醫師指出,這類族群多有社交焦慮症,以離鄉背井工作者最多,平常工作忙碌、朋友又不多,久而久之害怕與人互動,嚴重可能變成憂鬱症。 社交焦慮症很普遍 據統計,每5人中就有1人,罹患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過新年,很多家庭會準備鞭炮燃放,象徵可以逐退瘟神惡鬼;不過,要在過年時燃放鞭炮,一定要注意安全措施,甚至在選購鞭炮時,也要查看鞭炮外包裝,確認是否有內政部核可的認可標示,以免買到劣質品,恐使得在燃放鞭炮時易於遭到炸傷。 急診室常見燃放鞭炮受傷案例 近年來,由於市面上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