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Omicron入侵大腦害你「腦霧」? 神經內科醫師回答了

Omicron入侵大腦害你「腦霧」? 神經內科醫師回答了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全球COVID-19冠肺炎疫情稍微緩解,但台灣周邊國家的疫情仍在升溫,不可不慎。Omicron雖偏向輕症,但傳染力強,仍不可忽視風險。近期不少人討論感染Omicron的症狀時,提到「腦霧」(Brain fog),內容大致上有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其實早在疫情前,大家都會說「感覺無法專心」、「怎麼這麼健忘」,這就是腦霧!


腦霧並非新名詞 COVID-19後遺症有它


其實早在COVID-19剛開始流行時,就有人發現康復者的「Long COVID」中,有「腦霧」這個後遺症;WHO於2021年10月,將腦霧納入「Long COVID」行列中。「Long COVID」是指罹患COVID-19後的康復者,在3個月內的後遺症。過去大家總擔憂「肺纖維化」等後遺症,因Omicron變異株的症狀輕微,極少造成重症,才讓腦霧這個副作用,回到大眾視野。日前北榮為染疫康復者門診的初步追蹤也察覺到,曾感染COVID的人,有4成的人有腦霧症狀。不過目前「Long COVID」相關研究僅追蹤1年多,追蹤到的內容有限。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睿蘋表示,就他對腦霧的理解,與COVID-19有關的腦霧常見的症狀有疲勞與頭痛、記憶不好、自律神經失調現象。「這些症狀以主觀認定居多。腦霧的症狀範圍很廣泛,因為這並不是特定的神經異常。」


病毒入侵腦部就有可能腦霧 另外藥物或PTSD也會


蔡睿蘋醫師表示,病毒進入身體,是透過ACE2(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在細胞裡複製病毒,開始感染。ACE2在肺部很多,血管內皮都有,感染者會出現呼吸道症狀以外,血管內皮細胞可能會發炎。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就會組織缺氧,出現免疫反應,「這部分與以前的SARS有點像。」


另外病毒確實有可能傷害「血腦障壁」。血腦障壁是一層在血管和腦之間,選擇性地阻止某些物質由血液進入大腦的防護膜。但血腦障壁的細胞受損,病毒入侵腦部,便會有記憶功能受損,或是血栓、微血管發炎情形。「就像『肺纖維化』,血腦障壁、或是血管內皮受損以後,很難恢復其功能,將有一些後遺症。」


另外蔡睿蘋醫師認為,治療COVID-19的藥物可能有反應鈍化這類影響腦部的副作用;染疫後的康復者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話,也會因失眠、焦慮、憂鬱等心因性影響,造成腦霧。


即使未感染 腦霧仍很像失智症前期表現


蔡睿蘋醫師表示,如果暫時放下Omicron病毒不看,腦霧的症狀確實很像「輕微認知功能障礙」、「主觀認知障礙」等失智症前期表現。當事人會不確定是否只是老化,還是真的有失智症。


腦霧能夠治療嗎?蔡睿蘋醫師認為,僅能針對自律神經失調或是情緒(憂鬱、焦慮)等表現做治療。因目前的藥物多以阿茲海默症為主,如遇到記憶不好、認知功能障礙的症狀,這類比較接近「血管性失智症」表現,或發炎反應的後遺症,因為機轉不同,目前健保給付的藥物效用可能不夠好。另外,如果是身心科相關藥物,或是自律神經失調的藥物或許有用。正如前面提到,目前觀察到的腦霧症狀,接近早期失智症為主,「目前僅能對症狀做控制,或是最根本的預防法則:避免感染COVID-19。」


更多NOW健康報導
▸視網膜剝離比想像中常見 200度超廣角眼底照相揪病灶
▸男大生騎單車滑倒撞斷門牙 即拔即種植牙不讓缺牙漏風

相關推薦

          隱形眼鏡已是近視族必備用品之一了,因為隱形眼鏡的品質或消費者使用方式錯誤,因而出現許多問題,甚至造成終身遺憾。以下三個案例,請大家多注意,也請轉發出去提醒更多人。  >>案例一  英國媒體報導,英國國一位42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孩子身體健康有狀況怎麼辦?國內最新調查發現,近9成父母面對孩子健康有疑慮時,會優先選擇上網找資料,尤其年輕的父母愈依賴。為此,親子天下、長庚兒童醫療團隊合作,共同推出「請問醫生」平台,由長庚兒童醫學中心橫跨21科醫師,提供線上免費諮詢服務。 《親子天下》雜誌針對全台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一名現年59歲的台電外勤人員,1年多前工作時不幸從高處摔落導致脊椎骨折,因畏懼開刀,長期不堪疼痛困擾,嚴重影響外勤工作,經與醫師溝通與評估後接受脊椎支架置入術,術後疼痛狀況大為改善,順利回到工作崗位繼續服務。 聖馬爾定醫院脊椎外科謝博欽主任表示,傳統的脊椎骨折手術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穿壓力衣真的很重要!」之前因為事故造成全身47%燒傷的范小姐說,范小姐穿了兩年的壓力衣,之後才慢慢從頭套、臀部、大腿、身體軀幹、袖套,一件一件嘗試脫下,在整形外科、復健科團隊與家人的陪伴支持下走過來,等到完全脫離壓力衣,已經是傷後三年了,雖然走得辛苦,但是看到如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