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Omicron高傳染力全台擴散! 打不打疫苗副作用成話題

Omicron高傳染力全台擴散! 打不打疫苗副作用成話題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Covid-19變異病毒株Omicron目前已成為全球主要流行的病毒株,其傳染力快速的特性,本土疫情也隨之升溫。政府積極宣傳接種疫苗的同時,有部份民眾因擔心疫苗副作用,而遲遲未能完成疫苗接種。就有1名28歲男性2021年9月注射新冠疫苗後,突然出現全身無力、疼痛、麻痺感等症狀緊急就醫,經醫師判定為發生率極低的「急性多發性神經炎」,所幸經過西醫治療處理,再搭配中醫日式針灸調理,1個月便恢復行走能力,找回正常的生活品質。


病毒感染後產生免疫反應 損傷神經周邊導致GBS


急性多發性神經炎又名為「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種由肢體遠端發生麻木及無力,漸進式發展到近端肢體的疾病,成因來自上呼吸道和胃腸道病毒感染後產生的免疫反應,導致神經周邊受到傷害,症狀較輕如肌肉無力或呼吸困難,嚴重恐需使用呼吸器維持生命機能。


中醫師高資承表示,急性多發性神經炎屬於快速且進行性的周邊神經病變,發病前3周常見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或腹瀉等症狀,後續會出現身體的運動、感覺及自主神經系統異常,如雙側肢體漸進式無力、疼痛、感覺異常,甚至走路困難,或是出現心律不整、高血壓、顏面神經麻痺、吞嚥困難、呼吸窘迫等問題,致死率約為7.5%。


中醫對症用藥結合針灸療法 幫助患者恢復行動力


高資承醫師指出,臨床統計約有5分之1急性多發性神經炎患者會出現長期後遺症,可能是手腳容易麻木、協調感變差、常感疲憊等,神經功能要完全恢復有可能要花上幾年時間。


高資承醫師說明,就中醫的觀點認為,急性多發性神經炎屬於「痿證」,可依照4類型對症下藥:


▸肺熱津傷者:可使用「清燥救肺湯」治療。
▸溼熱痺阻者:採用「四妙散」治療。
▸脾胃虛弱者:藉由「參苓白朮散」治療。
▸肝腎虧損者:則使用「虎潛丸」治療。


除透過中醫對症治療外,多發性神經炎所造成的肢體無力,使用針灸療法能達到很好的復健效果。前述患者便是歷經1個月的日式針灸療法與西醫藥物治療後,已恢復行走能力,逐步回到以往的生活品質。


山元式新頭針補助復健治療 減輕四肢麻痺修復感覺異常


日本宮崎縣山元敏勝醫師所研發的「山元式新頭針」,2015年由高資承醫師引入台灣,是以扎針對應刺激點,使用比傳統針灸還細的針幾乎無痛感,不僅幫助患者緩解疼痛,同時也能改善症狀,尤其在病症的急性期過後,採用復健治療搭配針灸療法,有助病患的肢體力量恢復、四肢麻痺減輕,逐步修復感覺異常。


罕見的多發性神經炎並非不治之症,中西醫皆有不同對症療法,高資承建議,急性期的病患可先尋求西醫診療,透過症狀治療、維持心律、降血壓,以及血漿置換術、高劑量免疫球蛋白緩解症狀的免疫調節治療,再配合中醫療法,就能發揮最佳治療效果。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又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4年居10大癌症榜首
▸大寒時節皮膚乾癢問題多 冬季乾癢vs.乾癬差別在哪?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寶寶成長過程當中,由於大腦內的體溫調節中樞較尚未成熟,對體溫的控制力較弱,發燒便成了新手父母常見難題之一。小兒科醫師楊為傑指出,發燒時,除了服用藥品之外,針對單純的發燒,在家裡也幫助寶寶退燒。 多休息(適用所有年齡):因身體在與疾病作戰時需要大量能量,因此多休息準沒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35歲印尼籍女性看護,日前出現發燒、下背痛、無法移動等不適症狀,由雇主帶至診所就醫,長達一周病況都未好,轉至醫院就醫並住院,經檢驗確定為布氏桿菌病,國內4年來首見。 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個案自去年5月入境至今未再出境,近期也無國內旅遊史,且未曾飲用未經消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謝謝醫療團隊,我終於可以出院了!」 八仙塵爆意外至今屆滿2個月,台北慈濟醫院特別舉辦「感恩祝福歡送會」,傷患趙子霆、彭文郁一起推著裝滿蘋果的餐車入場,展現復健的成果,也將象徵「平安」的蘋果,送給醫療團隊及其他病友。 趙子霆說,經過這次事件,更了解要愛惜自己的生命。他...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1 2   世上超強的排毒食物,吃了皮膚會變好 環境汙染、電腦輻射、不良飲食習慣等都有可能導致人體產生各種生理垃圾,毒素長期在體內堆積,則會引發記憶力減退、面色灰黃、便秘、痔瘡等系統疾病。因此, 如何排毒成為不少女性關註的健康話題。其實在我們常吃的蔬菜中,就有不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