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ROSA勵羅莎手術機器人 脊椎手術精準醫療新選擇

ROSA勵羅莎手術機器人 脊椎手術精準醫療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脊椎疾病不一定需要手術治療,像是輕微的椎間盤突出、關節肥厚,保守治療就能改善。不到兩成病患因為神經壓迫,還是需要手術治療,而脊椎手術難度高,操作不好會損傷神經血管,造成肢體麻痛、癱瘓,甚至中風死亡。

脊椎植入螺絲釘 誤差恐損傷神經

脊椎手術常見的其中一種,就是在脊椎植入螺絲釘,以往會在脊椎處劃開大傷口,醫師能看清脊椎構造執行手術,但恢復期長,感染風險高;來到微創手術時代,術式傷口變小了,看不清脊椎結構成一大挑戰,手術仍有一定風險。

台北神經醫學中心林乾閔副院長坦言,傳統手術是靠醫師肉眼,加上X光定位,實際上並無法真正知道脊椎骨內部的長相,同時因為沒有很明確的植入螺絲釘的參考角度,所以萬一螺絲釘鎖到脊椎骨的外側,就會傷及神經。

呼吸起伏也不怕?! 即時3D影像導引手術高度穩定

精準醫療興行,為脊椎手術也帶來好消息。2019年,台灣引入第一台ROSA勵羅莎手術機器人,即時掃描病患脊椎,透過3D影像導引系統,精確鎖定螺絲釘植入位置,手術精準度高達99%。

林乾閔副院長表示,在ROSA勵羅莎機器手臂的導航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脊椎骨的內貌,這讓醫師能從電腦螢幕中,評估最正確的螺絲釘植入脊椎骨裡的角度及通道,即使脊椎變形嚴重的病人,仍然可以靠著很小的傷口,就將螺絲釘鎖入脊柱內。手術中,麻醉後的病人仍會有些呼吸起伏,或是在鎖螺絲釘時,會針對脊椎進行上下擠壓,這時ROSA勵羅莎手術機器人依然可以穩定追蹤這些浮動,不會因此造成螺絲釘移位,傷及神經。

誤差值小於0.2毫米 安全手術新選擇

醫師表示,造成脊椎骨不穩定的情形,包括外傷、腫瘤、關節鬆動等,需要幫病人進行固定的手術,ROSA勵羅莎機器手臂都能執行,術式範圍還含括腦部手術,如腦腫瘤定位、巴金森氏症電極植入、癲癇等,甚至能做到小於0.2毫米的誤差值,讓受脊椎及腦部疾病所苦的病人,能有更安全的新選擇。

【延伸閱讀】

她膝關節損壞 竟因愛登山惹禍!

吹冷氣膝蓋就痛? 機器人置換讓你不再難受

脊髓損傷復健新科技 機器人腳幫大忙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8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協助多重疾病住院 全台30間醫院推整合醫療五年前罹患氣喘的小瓊,原在胸腔科門診治療,經篩檢後發現罹患大腸癌,須得接受多科醫療治療,醫院便安排住院全人整合醫療服務,透過醫療團隊結合直腸科、放射腫瘤科、血液腫瘤科、麻醉科、胸腔科等不同科別共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據原住民族委員會資料公布,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原住民族的第三大主要死因,而肝和肝內膽管癌則是第二大癌症死因。目前原鄉地區民眾接受C肝藥物治療的情況普遍仍低,究其原因可能與原鄉地區C肝診斷、治療等醫療資源較不充份、交通不便及民眾健康意識自覺度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洗澡用沐浴乳洗身體,馬上清潔溜溜,但消基會調查發現,市售沐浴乳高達近5成添加防腐劑,體質過敏者使用容易過敏。不過,皮膚科醫師指出,坊間沐浴乳通常都會添加含有抗菌成份的防腐劑,只要清洗時間不超過3分鐘,都不致於過敏,使用時注意不要過度搓揉皮膚,以免造成肌膚乾燥。抺上沐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教育孩子如廁雖然對很多家長而言極具挑戰性,但只要多一些耐心與等待參與,一樣可以讓孩子容易上手。專家表示,通常自主如廁的學習,女孩子控制能力較佳,會學習得比男孩子快。1歲8個月至2歲大最佳時期 可開始教導孩子自己上廁所育兒專家林芝鈴說明,在孩子1歲8個月至2歲大期間,是孩子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