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脖子上有個「健康窗口」,你留意過嗎?

脖子上有個「健康窗口」,你留意過嗎?

(圖片翻攝來源)

檢查頸動脈,能看出全身血管的健康情況

脖子上的皮膚最細嫩,脖子處的血管也最“敏感”。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倪新海打了個比方,頸部動脈就像一個窗口,能夠一眼看出全身的健康狀況。

倪新海介紹,頸部的動脈由於血流量大,血管又有分岔,血管所承受的壓力和血流沖擊就比較大,一旦心腦血管健康出現任何異樣,比如血壓高了、血液黏了,頸動脈這裡最容易形成斑塊。

頸動脈超聲後,如果只是檢查出頸動脈輕微的斑塊,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即可,但是如果檢查出較多斑塊,就需要用藥物干預了。如果血管有明顯狹窄,還要考慮做血管支架治療。另外,除了提示高血壓、動脈硬化等血管問題,從頸動脈的斑塊這個線索追根溯源,還可以早期發現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老人出現頭昏耳鳴症狀要小心

老年人如果經常發生頭昏、耳鳴等症狀,或和頸動脈狹窄有關。媒體曾報導,62歲的李女士經常感到耳鳴、頭昏、視力模糊,記憶力也逐漸減退等情況。經頸動脈造影檢查,深圳市人民醫院心內科劉華東主任發現,李女士的右側頸動脈接近閉塞,證實頸動脈狹窄是其耳鳴、頭昏等症狀的罪魁禍首。

半數腦梗源於頸動脈狹窄

武漢市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楊國平說,六成以上的腦梗塞是由頸動脈狹窄造成的。作為中國人“頭號殺手”的心腦血管病,可怕之處往往在於來勢兇猛,很多人平時一點症狀沒有,突然一下就中風了,從此一病不起。所以,如果能定期查查頸動脈,在病程發展的初期就能發現並提早干預,往往能大大減少突然病倒的風險。

當頸動脈狹窄程度小於30%時,病人通常沒有症狀,可以口服藥物治療。當狹窄程度超過50%時,病人常出現腦部缺血症狀,主要有頭疼、頭暈、耳鳴、記憶力下降、視物模糊,一側肢體麻木無力等症狀,俗稱小卒中。小卒中常反復出現,多自行恢復,這個特性麻痺了不少人。

小卒中不治,繼續發展就是卒中。楊國平說,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50%時,繼續吃藥,收效不大,即使暫時未發生卒中,大腦因長期供血不足,也會導致腦細胞萎縮、血管性癡呆等病。

當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70%,不論有無症狀,吃藥基本不能解決問題,只能尋求介入或手術。

年過四十,最好每年做個頸動脈超聲檢查

最後,倪新海主任建議,人過四十,每年可以花幾分鐘做個頸動脈超聲檢查,好好利用這個健康的“窗口”。相比心電圖等常規體檢項目,頸動脈超聲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警效果更早更明確。但頸動脈超聲對儀器和醫生的專業性要求比較高,需要去較大規模醫院的血管專科進行檢查。

(本篇摘自來源)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地中海飲食是近年最被推崇的健康飲食,其發展靈感主要來自於義大利南部、希臘、西班牙等地的傳統飲食方式,透過蔬菜、橄欖油、新鮮魚類和水果的搭配,可有效預防因年齡增長所帶來的衰老等問題,而日前更有研究指出,地中海飲食對心臟的保護效果,遠比運動來的更好。  遵循...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想也沒想過,高血壓沒控制,竟然要淪落到洗腎的慘境!一名六十一歲的徐姓婦女,四十八歲時曾參加公司體檢,發現有高血壓的情況,不過,因平日工作忙碌,無暇控制血壓,若身體有明顯不適,往往都放著不管,直到五十歲,婦人再度接受公司健檢,不料,這次檢查竟發現她的肌酸酐高達12m...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知名美食家韓良露近日驚傳罹患子宮體癌中的惡性肉瘤過世,令人詫異。這也讓許多婦女正視女性相關疾病及婦科檢查重要性。婦產科醫師說,子宮、子宮頸、陰道、卵巢及乳房等女性特有的器官,有一項共同的特徵,就是它們衍生的疾病,都有愈早治療、療效愈好的特色。  45歲前...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俗話說「頭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頭痛在所有人的日常生活裡,幾乎都曾出現過,且嚴重時甚至有人會因此而自殺,在台灣約有180萬人有偏頭痛的困擾,女性約為男性的3倍,其中又以20~40歲的女性居多。  睡眠不足、氣候變化 都會引發偏頭痛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