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脖子上有個「健康窗口」,你留意過嗎?

脖子上有個「健康窗口」,你留意過嗎?

(圖片翻攝來源)

檢查頸動脈,能看出全身血管的健康情況

脖子上的皮膚最細嫩,脖子處的血管也最“敏感”。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倪新海打了個比方,頸部動脈就像一個窗口,能夠一眼看出全身的健康狀況。

倪新海介紹,頸部的動脈由於血流量大,血管又有分岔,血管所承受的壓力和血流沖擊就比較大,一旦心腦血管健康出現任何異樣,比如血壓高了、血液黏了,頸動脈這裡最容易形成斑塊。

頸動脈超聲後,如果只是檢查出頸動脈輕微的斑塊,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即可,但是如果檢查出較多斑塊,就需要用藥物干預了。如果血管有明顯狹窄,還要考慮做血管支架治療。另外,除了提示高血壓、動脈硬化等血管問題,從頸動脈的斑塊這個線索追根溯源,還可以早期發現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老人出現頭昏耳鳴症狀要小心

老年人如果經常發生頭昏、耳鳴等症狀,或和頸動脈狹窄有關。媒體曾報導,62歲的李女士經常感到耳鳴、頭昏、視力模糊,記憶力也逐漸減退等情況。經頸動脈造影檢查,深圳市人民醫院心內科劉華東主任發現,李女士的右側頸動脈接近閉塞,證實頸動脈狹窄是其耳鳴、頭昏等症狀的罪魁禍首。

半數腦梗源於頸動脈狹窄

武漢市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楊國平說,六成以上的腦梗塞是由頸動脈狹窄造成的。作為中國人“頭號殺手”的心腦血管病,可怕之處往往在於來勢兇猛,很多人平時一點症狀沒有,突然一下就中風了,從此一病不起。所以,如果能定期查查頸動脈,在病程發展的初期就能發現並提早干預,往往能大大減少突然病倒的風險。

當頸動脈狹窄程度小於30%時,病人通常沒有症狀,可以口服藥物治療。當狹窄程度超過50%時,病人常出現腦部缺血症狀,主要有頭疼、頭暈、耳鳴、記憶力下降、視物模糊,一側肢體麻木無力等症狀,俗稱小卒中。小卒中常反復出現,多自行恢復,這個特性麻痺了不少人。

小卒中不治,繼續發展就是卒中。楊國平說,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50%時,繼續吃藥,收效不大,即使暫時未發生卒中,大腦因長期供血不足,也會導致腦細胞萎縮、血管性癡呆等病。

當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70%,不論有無症狀,吃藥基本不能解決問題,只能尋求介入或手術。

年過四十,最好每年做個頸動脈超聲檢查

最後,倪新海主任建議,人過四十,每年可以花幾分鐘做個頸動脈超聲檢查,好好利用這個健康的“窗口”。相比心電圖等常規體檢項目,頸動脈超聲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警效果更早更明確。但頸動脈超聲對儀器和醫生的專業性要求比較高,需要去較大規模醫院的血管專科進行檢查。

(本篇摘自來源)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現代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大多會讓小朋友從小學習外語,但許多成年人自己對學習語言卻是望之卻步!其實學習第二外語除了能增加溝通、閱讀能力,對於成年人來說,現在還多了一項好處那就是預防老年癡呆! 根據英國一項研究發現,學習第二外語,即便是在成年之後,對於大腦都是有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25歲粉領李小姐,以前和男友性行為後都會擔心懷孕。3個月前聽好姐妹介紹使用緊急避孕藥,之後和男朋友性行為後就吃一顆,月經也都有來,就這樣把緊急避孕藥當成避孕法寶,沒想到才第三次和男友發生性行為,月經卻一直沒來,因此到婦產科檢查出意外懷孕,讓她後悔不已。 做完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腎結石盛行率大約落在10%左右,且離腎結石病患經治療後,還是有50%的機率再度復發,提醒民眾,夏季來臨,因為排汗量增加,尿液濃度將提高,若水分攝取不足,將容易產生泌尿道系統結石!  婦兩側腎臟都有大量結石 台中就有一名55歲賴姓婦女,務農為生...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把孩子養的白白胖胖的就是福?若在英國,有這樣傳統觀念的家長,恐怕會被警察逮捕!英國就有一對父母,放任自己的小孩持續肥胖,使得他們僅僅十一歲的兒子,體重爆肥到九十五公斤,幾乎破百,於是孩子的醫師看不下去,因此報警處理,而這對夫妻雖最後獲得保釋後傳,但若孩子持續肥胖,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