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特蒐》走路降血壓、失智風險 有益健康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報導】

《特蒐》走路降血壓 失智風險 有益健康

每天走路有效促進健康

運動已經在台灣形成風潮,各種主題路跑越來越多,年輕族群大多能享受流汗的愉悅,但是年長者可能因身體機能退化,或意外風險增加,跑步不適合所有高齡族群,走路就是相當好的選擇,能夠幫助控制體重、血壓、血糖,降低慢性病傷害機率外,情緒也比較能管理,提升生活品質避免身心疾病困擾。

每天走一小時維持體態

美國哈佛大學曾經研究,追蹤34000名女性約13年,統計每日行走或類似中等活動時間,發現每天能夠走路1個小時,越能夠維持體態;另一項有趣調查也發現,有養寵物民眾體重較能維持,原因可能跟遛狗不斷走動有關,因此許多專家建議,無法跑步民眾,走路是相當好的運動替代方式。

幫助降低血壓

血壓是個相當重要的健康指標,運動可以幫助降低血壓,曾有研究發現,中等強度行走的降低血壓效果類似慢跑,而且走路時間可以累計,若一天找不出30分鐘可以均攤3次,也可以達到預期效果;另外,美國糖尿病協會表示,走路20至30分鐘,可以幫助控制血糖24小時,可以降低糖尿病傷害風險。

減少大腦傷害

心血管疾病不僅影響心臟,也會讓大腦受到傷害,改善腦部血流量,可以降低失智症發生機會,2014年一項失智症報告指出,每周走十公里可以有效降低腦部萎縮機會,而且走路時聽音樂可以提高耐力和強度;另一方面,每周走路30分鐘4到5次,連續12周,可以明顯改善憂鬱情緒。

國內專家意見

新光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子洋表示,心血管疾病與遺傳都是失智症罹患因素,部分高血壓與高血糖控制不佳民眾,發生微小血管阻塞,可能因為無感或症狀時間短,忽略病情導致傷害加重,增加失智症風險;走路是非常好的運動,可以有效降低血壓,意外風險也比較小,降低失智症發生機會。

 

本文出處: 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FID=23&CID=274022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放血、急吞降血壓藥、自行就醫? 醫:錯誤觀念破解迷思一:指尖、耳垂放血延緩腦中風症狀?醫:無實證研究支持破解迷思二:吞降血壓藥無益,恐影響血液灌流加劇病情破解迷思三:切勿自行就醫,請打119,送往腦中風處理特定醫院指尖、耳垂放血,或血壓飆高時立刻吞降血壓藥,有助延緩中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桃園報導】霸王級寒流跨年來襲!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跨年前後各地氣溫明顯偏低,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應嚴加防範。心臟科醫師更呼籲,寒冬季節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外,還有1個致死率相當高,但卻常被忽略的疾病:主動脈疾病,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冬天特別容易發生膝蓋和肘部的關節疼痛,整形外科醫師桐生有紀說明,如何透過運動前的準備以及日常生活習慣來預防關節疼痛。身體寒冷會引發關節痛 運動前先暖身在這個氣溫逐漸降低的季節裡,關節痛的問題讓許多民眾擔心。桐生有紀醫師表示,氣溫下降時,微血管會為了維持體溫而收縮,導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核糖核酸干擾」(RNAi)可使細胞某些基因沉默,避免致病性蛋白質產生,是諾貝爾醫學獎級的重大研究。全球第一款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與台灣食藥署雙重批准的RNAi藥物,即將在台上市,可針對遺傳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hereditary transthyreti...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