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天一蘋果,疾病遠離我?看完這些後我不敢隨便吃蘋果了!

一天一蘋果,疾病遠離我?看完這些後我不敢隨便吃蘋果了!

 

 

(翻攝自萬花鏡,下同)

西方醫學諺語常說,一天一蘋果,疾病遠離我。養生專家,也是對蘋果推崇有加,即使是一些不喜歡吃蘋果的人,也要為健康逼著自己吃點。難道,蘋果真的是“萬能健康水果”麼?

誠然,吃水果是健康飲食的一部分,但據2015年4月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內科學》的一項對吃蘋果與看病的關係的調查結果顯示:“常吃蘋果和不常吃蘋果的人群看醫生的頻率沒有表現出顯著性差異,吃蘋果的“劑量”和看病頻率也沒有表現出關聯”。

專家還提醒,蘋果雖營養價值豐富,但並不適合所有人。

什麼人不能吃蘋果?

1. 潰瘍性結腸炎:蘋果質地生硬,且含有大量有機酸,不僅容易刺激腸壁潰瘍面,影響潰瘍傷口癒合,甚至還可能誘發腸穿孔、腸梗阻等並發症。

一天一蘋果,疾病遠離我?看完這些後我不敢隨便吃蘋果了!

2. 痛經患者:蘋果味酸,屬澀滯,易導致氣血瘀滯,月經淋漓不盡。尤其是青蘋果,在涼寒的秋冬季節,容易導致行經天數延長,月經量減少,甚至加重痛經等症狀。

一天一蘋果,疾病遠離我?看完這些後我不敢隨便吃蘋果了!

3. 白細胞減少者:蘋果中鋅元素含量較高,有阻止中性和巨噬細胞的作用,會將這些細胞的活力降低,從而妨礙白細胞發揮正常抗菌作用,甚至加重病情。

4. 腎病患者:蘋果中含有大量的醣類和鉀鹽,患有腎病,尤其是患有腎病綜合徵的患者,攝食過多,會對心、腎不利。

5. 心肌梗塞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更塞患者,因為此類病人腸胃功能較弱,多吃會對腸胃造成刺激,影響病情。因而,不宜多吃,生吃,可食用蘋果泥或熟食。

一天一蘋果,疾病遠離我?看完這些後我不敢隨便吃蘋果了!

6. 便秘患者:蘋果中雖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和水分,但蘋果中的果膠可吸附腸道多餘水分,對於便秘患者而言,如果吃蘋果不愛喝水,則會導致便秘加重。

蘋果不宜這樣吃:

1. 晚上不宜吃蘋果。不少人都喜歡晚上吃點蘋果充飢、減肥,殊不知,蘋果早上吃是金,下午吃是銅,晚上吃則變成鉛。尤其是睡前吃蘋果,不僅會影響消化,還會損害腸胃和健康。

2. 別啃蘋果核。蘋果核裡含有少量有毒物質—氫氰酸,該物質在人體大量沉積會導致頭暈、頭痛及呼吸加快等症狀,嚴重時可致昏迷。這種有害物質,果肉中是沒有。因而,吃蘋果不宜太小氣,嘴賤到連核都嚼。

3. 蘋果皮少吃。有人說,蘋果皮維生素含量高於果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食品問題頻發的中國,還是警惕下農藥殘留和工業蠟先。

4. 蘋果與蘿蔔。蘋果和胡蘿蔔同吃,會破壞維生素c,降低蘋果營養價值;蘋果和白蘿蔔一起吃可能誘發甲狀腺腫。

一天一蘋果,疾病遠離我?看完這些後我不敢隨便吃蘋果了!

5. 心發霉的蘋果不能吃。有些蘋果果肉雖沒壞,但味道變差,或味苦,則很可能核已經發霉。這種蘋果建議最好別吃,核內黴病菌屬弱寄生菌,經過大量繁殖、代謝會產生有毒物質,食用後容易導致身體不適,多吃則可誘發癌症。

via-萬花鏡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李蔚萱/桃園報導】現代人3餐不定時且飲食偏精緻化、油膩、多紅肉,加上生活壓力大、少運動,以致排便不順成為一般人日常的寫照。根據健保署108年用藥資料庫統計,便秘相關藥品就占前10大用藥中的2大項,顯示國人有便秘困擾問題不在少數。長期便秘除了容易引發血便、痔瘡,肛門廔管和肛裂廔管也是相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隨著壽命延長、人口老化,65歲以上的糖尿病患已超過5成,同時因為近年飲食精緻化、少運動的不良生活習慣,國人罹患糖尿病的年齡逐漸下降,延伸而來的將是未來糖尿病老年化與長期化的照護挑戰。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指出,罹患糖尿病的時間等於越來越長,重要器官長期浸泡糖分中,將大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北市與新北市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提高防疫等級標準至第3級,全國則是第2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醒,企業應落實「企業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營運指引」;指揮中心同時建議民眾,悠遊卡等電子票券,可以使用記名電子票證,以利衛生單位掌握進出旅客行蹤...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因應近期國內本土疫情升溫,為利傳染病防治工作進行,授權各直轄市、縣(市)政府以「指揮中心記者會確診個案資料發布原則」,發布確診個案公共場所活動史。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考量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在發布確診個案公共場所活動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