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肚子氣嗎?打嗝恐代表腸胃有問題!快檢查你是「嗝~」?還是「嗝,嗝,嗝」 ?

作者:丁當

 

原文標題:打嗝說明腸胃有問題?那得看你是「嗝~」還是「嗝,嗝,嗝」  

 

一肚子氣嗎?打嗝恐代表腸胃有問題!快檢查你是「嗝~」?還是「嗝,嗝,嗝」 ?

 

 

有些人特別愛打嗝,飽了要打嗝,餓了也要打嗝。

 

有時候吃完飯,仰天長「嗝~」出門去,韭菜味兒的當消遣。

 

有時候「嗝,嗝,嗝」曲項向天「嗝」,嗝得根本停不下來,好不尷尬。

 

丁當剛才就「嗝~」過一次,扶了扶眼鏡,這就給大家講講兩種看似沒問題的「嗝」會有什麼問題。

 

 

●   ●   ●

 

 嗝~

 

想象一下,當你喝完啤酒汽水或者飽餐一頓後,是不是經常悠長地「嗝~」出一聲尷尬?

 

一肚子氣嗎?打嗝恐代表腸胃有問題!快檢查你是「嗝~」?還是「嗝,嗝,嗝」 ?

 

 

這在專業上叫「噯氣」,也就是「打飽嗝」,主要原因是胃裡有一肚子氣。

 

狼吞虎咽式吃飯、快速喝水、吸煙、喝碳酸飲料和啤酒、嚼口香糖、反覆做吞咽動作、運動時過度換氣以及小寶寶吸奶太快時……都會咽下不少氣體,打幾個嗝能防止多餘的氣進到腸道。

 

某些長期服用二甲雙胍或其它降糖藥的病人,也容易經常「嗝~」。

 

普通的「嗝~」,除了會吵到別人(有時會臭到自己)外,是沒什麼問題的。

 

想不「嗝~」也很簡單,就是控制氣要少。

 

1. 少喝含氣碳酸飲料,每餐七八分飽,少食多餐,吃飯細嚼慢咽,都會讓你少好一點。

 

2. 少吃蘿蔔、豆製品、蔥蒜等產氣食物。它們不僅容易讓你上面「嗝~」,還很容易讓下面也「噗噗噗~」。

 

如果經常「嗝~」,就要考慮是不是有消化道問題。

 

得了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慢性胃炎、胃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徵等,都經常「嗝~」。

 

還常常有腹脹、腹部不適、反酸、燒心等表現,需要找消化內科的醫生具體診治。

 

 

●   ●   ●

 

嗝,嗝,嗝

 

一肚子氣嗎?打嗝恐代表腸胃有問題!快檢查你是「嗝~」?還是「嗝,嗝,嗝」 ?

 

 

連着好幾個短促音(有時有點響亮),常常停不下來的嗝,我們叫做「呃逆」。

 

一般來說,狼吞虎咽、咳嗽甚至哈哈大笑,都可能會「嗝,嗝,嗝」,和肚子裡有沒有氣就沒關係了,主要取決於「膈肌」有沒有發生痙攣。

 

普通的「嗝,嗝,嗝」,除了會吵到別人,也沒什麼問題。

 

但要是停不下來很煩,容易影響學習耽誤工作,對不對?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

 

1. 上半身儘量前傾至頭低腰高位,在這個狀態下大口喝水,注意別被嗆到;

 

2. 把一個紙袋罩在嘴上,深呼吸幾次;

 

3. 被人嚇一嚇,但有心臟病的朋友要慎用;

 

4. 吞咽麵包或饅頭塊,但要小心別被噎着;

 

一肚子氣嗎?打嗝恐代表腸胃有問題!快檢查你是「嗝~」?還是「嗝,嗝,嗝」 ?

 

 

5. 往外扯自己的舌頭,直到下一個嗝消失;

 

6. 倒立,只要你能行的話;

 

7. 按摩直腸……嗯,操作起來可能需要別人幫忙,有點不可描述。

 

但少部分人可能會「嗝,嗝,嗝」超過 48 小時甚至 1 個月以上,那就有問題了。

 

這在臨床上分別叫做「持續性呃逆」和「頑固性呃逆」,大多是甲狀腺、中樞系統和胃腸道疾病的表現。

 

需要及時去醫院,通過 MRI(磁共振)、胃鏡等檢查手段,找出持續「嗝,嗝,嗝」的病因,進行正規的專業治療。

 

 

一肚子氣嗎?打嗝恐代表腸胃有問題!快檢查你是「嗝~」?還是「嗝,嗝,嗝」 ?

 

 

本文參考自張岩《經常打嗝說明腸胃不好?了解這些知識,不再被打嗝困擾》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 網絡

轉載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如在其他微信公眾號,或丁香醫生公眾號入駐的內容平台(包括但不限於知乎、今日頭條、QQ 公眾平台、天天快報、淘寶頭條)看到本平台授權的文章,請郵件聯繫 [email protected] 授權轉載,不可直接二次轉載。

 

丁香醫生是中國最大的醫學網站丁香園旗下的健康管理平台。這裡除了有專業醫生寫給你的健康科普,還有中文互聯網最值得信賴的健康和醫療信息數據庫,你還可以通過丁香醫生旗下的在線醫療咨詢服務平台「來問醫生」在線向醫生提問。

 

 

一肚子氣嗎?打嗝恐代表腸胃有問題!快檢查你是「嗝~」?還是「嗝,嗝,嗝」 ?

相關推薦

◆「科學證實」最有效的肌肉運動大公開! ◎肌肉「缺氧」是疼痛來源! 肌肉的收縮與弛緩放鬆緩和是由運動神經發出命令,在正常情形下,收縮後會順利放鬆。不過,一旦某部位出現疼痛或疲勞症狀,運動神經便無法鎮靜,持續對肌肉發出收縮命令。肌肉便會不斷收縮變硬,壓迫周圍血管,血液循環越來越差。 血液循環不良,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寶寶罹患基因遺傳性疾病,是所有家長最大的惡夢,為何父母同源染色體的配對與互換後,會導致基因變異?國內頂尖團隊透過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技術破解遺傳之謎,發現DMC1蛋白酵素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有助於研究不孕症、唐氏症、基因缺陷等疾病。 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台灣本土案例於24日新增2起,目前感染源不明,因此擴大匡列5000位相關人士,一度造成民心恐慌,指揮官陳時中為此召開3次記者會說明相關案情,安撫民心。今(25)日並無新增案例,但桃園部分企業已公告居家辦公,減少風險,對於是否要提升防疫措施,陳時中回應,目前疫情尚在第一級...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冬天寒冷,不太流汗,許多人不覺得口渴,就懶得喝水,也不太上廁所,腸胃科門診發現,便秘患者明顯增加,大人小孩都有,其中以老年人症狀較為嚴重,囤積過多糞石,以致排不出來,在急診護理人員協助下,挖出1、2公斤硬便。 便秘已經成為文明病,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指出,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