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處/康健雜誌
作者/郭佳容
圖片/陳德信
中西醫師分別指出「清喉嚨」在耳鼻喉科和中醫門診都很常見,是困擾人的就診原因之一,台北馬偕醫院耳鼻喉科資深主治醫師楊政謙說明,造成清喉嚨的原因很多,需要一一揪出,且清喉嚨症狀反覆不定,特別困擾。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兒科部主任醫師申一中指出,清喉嚨的患者以長者比例最高,因身體清痰機制隨年齡增加而變差,也更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所以當天氣變冷或出現霾害時,清喉嚨症狀就可能加劇。
不過,出現清喉嚨情形時不一定代表痰變多,有可能是痰變多,也可能喉頭有異物感,卡卡、癢癢的,因此想清喉嚨。
揪出清喉嚨的3大原因
1.環境變化:溫度、空氣、菸味刺激
楊政謙舉例,像最近氣溫驟降,也會讓清喉嚨症狀加劇,門診約增加兩成患者,因為驟冷天氣會誘發喉嚨局部不適或鼻過敏症狀。
另外,氣象局常預報的霾害等空氣污染,也會刺激喉部纖毛劇烈掃動,因此加劇清喉嚨症狀。其他像是抽菸、二手菸,以及廚房的油煙,都會刺激咽喉黏膜,造成咽喉粘膜受損,導致急性發炎,如果不好好處理,甚至可能演變成慢性咽喉炎。
2.老化
人體氣管中有纖毛排除外來髒污或身體病菌形成的痰等刺激物,隨著年紀增大,纖毛功能退化,因此一有感冒或外在環境刺激,老人家更容易出現清喉嚨的症狀,而抽菸也會加速纖毛功能退化。
申一中解釋,咽喉粘膜退化先從喉嚨乾癢開始,再來感覺喉嚨有痰,特別是清晨起床時,喉嚨更容易感到乾癢無比,因此有些人晨起後,非得在浴室「呸」痰個老半天。
3.疾病因素:急性慢性咽喉炎、鼻部問題、胃部問題
清喉嚨的問題可大可小,楊政謙指出,咽喉是生命的十字路口,人一輩子吸取、攝食的空氣和食物都要通過咽喉,所以要好好保養顧惜喉部。
感冒屬於急性咽喉炎,如果好得不完全,造成後續粘膜受損,甚至咽喉或氣管等部位還殘留感冒病毒,表示局部還在發炎,機能尚未恢復,可能出現痰多症狀。
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可能演變成慢性咽喉炎,「最好及早處理,」楊政謙提醒。
另外鼻部或胃部問題,例如:鼻炎、鼻竇炎、鼻過敏造成的鼻涕倒流,或是胃疾造成的胃食道逆流,也會刺激咽喉,導致不適與程度不一的清喉嚨症狀。
如果排除環境、退化與疾病等因素,又沒有菸酒刺激,則可能是心理因素,不過醫師指出這類病因得先排除所有其他可能因素,臨床上較難診斷。
久咳不癒要懷疑是否有肺部感染
醫師提醒,如果清喉嚨症狀明顯且超過兩個星期,需要做進一步檢查,以免病情惡化,傷害到身體本來的免疫、自癒能力。
有些久治不癒,俗稱「老咳」的症狀,則要懷疑是否有肺部感染,這種情況的患者會感覺痰是從肺部深處產生,且以黃痰為主,跟一般從喉頭出來的清清水水或白痰的感覺不同,長期不癒要懷疑是肺氣腫或慢性支氣管炎,可以掛胸腔科治療。
(原文: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6280)
【延伸閱讀】
.5招減輕鼻塞和咳嗽小祕方
.感冒、鼻塞、流鼻水、喉嚨痛、咳嗽...醫生都吃什麼藥?
.做錯了,等於沒做!用「牙線」也有學問
.快住手!7種「營養」不知不覺被你丟掉了
.對抗自然捲、毛燥髮大作戰!4大錯誤整理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啤酒屋 台北市清粥小菜 台北市食品材料行 台北市大埔鐵板燒 台北市海鮮吃到飽 台北市素食餐廳 台北市港式飲茶 台北市川菜餐廳 台北市跳蚤市場 台北市布行 台北市重機駕訓班 台北市k書中心 台北市貨車出租 台北市小貨車出租 台北市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大埔鐵板燒菜單海鮮吃到飽素食餐廳台北市吃到飽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大埔鐵板燒加盟
相關推薦
孕婦胖太多妊娠毒血症風險增加3-8倍
【肥胖(BMI≧30)對孕婦自身的影響】1.妊娠糖尿病:風險增加了2-4倍,肥胖程度越高,風險越高2.體內慢性發炎:過多的脂肪會分泌發炎激素,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容易進一步導致妊娠糖尿病、胰島素阻抗性,又再進一步導致肥胖,形成惡性循環。3.子癲前症與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是懷孕20週後新產生了高血壓...
閱讀詳情 »腰瘦!每天睡前喝「這一杯」500CC,3個月我就掉了5公斤!
翻攝chinadaily.com、shoushenwo 英國伯明翰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只要在每餐飯前半小時,堅持喝一杯500毫升的水,堅持3個月,體重就能減輕2公斤~4公斤。這讓不愛運動又想減肥的人看到新希望。 專家表示,喝水能瘦跟「飯前喝湯」類似,的確有一定減肥效果,不過單靠吃飯前喝...
閱讀詳情 »緊急提醒!夫妻雙雙身亡!千萬不要隔夜吃它!
...
閱讀詳情 »老薑 嫩薑功效相同嗎?|天然食材 薑篇1
薑是料理中常見的食材之一,不僅可提味去腥,對健康也很有幫助。中西醫師陳至奐醫師表示,薑可調理消化、促進循環,有助改善畏寒、手腳冰冷的問題;然而,不同生長期的薑調理身體的效用稍有不同,可依個人體質與需求食用喔! 薑有祛濕防寒之效,然而,依照薑採收時間不同,又可區分為4類: 1. 嫩薑:又名為生薑,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