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做「這件事」不但健身還可以「補腦」!99%的人都不知道!

做「這件事」不但健身還可以「補腦」!99 的人都不知道!

(圖片翻攝自 連結)

 

運動對於健康的重要性眾所皆知,新研究發現,某些運動遠比其他運動對於腦部有所助益。第一次,科學家們以不同的運動形式,如跑步,重量訓練及高密度訓練來比較對於腦部的影響。

 

運動有助於腦細胞成長

美國媒體報導,運動會改變腦部的結構與功能,過去對於人類與動物的研究證實,運動的確可以增加腦容量,也可以降低因老化,而造成灰白質的空洞。但是,最新資料顯示,運動甚至可能在已經成熟的腦中發展出新腦細胞:動物實驗的確發現,踩飛輪或腳踏車可以使動物海馬體腦部神經元達到雙倍,三倍新細胞成長的效果,海馬體主掌學習與記憶,科學家相信同樣的結果會在人體實驗上發現。

 

由芬蘭數所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以雄性老鼠為主要研究對象,科學家把實驗對象分成不同的群組,施以不同的運動類型,運動頻率及控制組,實驗為期七週,研究發現,腦神經細胞的發展的確與實驗對象的運動有關。

 

比如說,施以慢跑的群組顯現非常良好的效果,海馬體可見新細胞的長成,在實驗期間實驗對象跑步的距離越長,得到的效果越好。

做「這件事」不但健身還可以「補腦」!99 的人都不知道!

(圖片翻攝自 連結)

 

運動種類不同成效不同

 

對於實驗期間高頻率運動的老鼠來說,雖然海馬體上可以看到新細胞的成長,可是,數量上遠不如跑步的老鼠。最驚人的發現是施以重量訓練的老鼠們,他們雖然在體力上變得非常強壯, 但是,在海馬體的新細胞上,與實驗之初完全沒有變化,和沒有運動的老鼠也沒有任何顯著差異。

主持計劃的Jyvaskyla大學教授米瑞安諾基亞(Miriam Nokia)說明,老鼠與人類有很大差異,但是,其中隱含的意義值得注意,持續性的有氧運動也可能為腦部發展有益。

 

跑步值得推薦

他表示,跑步對腦部細胞成長有益的原因在於,跑步時釋出一種物質BDNF(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這種物質可以主導腦細胞的生長,跑步的距離越長,釋出的BDNF物質愈多。諾基亞博士認為,雖然實驗結果指出,重量訓練對於腦部海馬體的新生沒有幫助,但是,也許會對腦部其他部位產生效果,甚至對於腦部血管其他血管間的運作發生效益,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你愛好運動,絕對應該把跑步加入你正在進行的運動項目中

 

(文章來源 健康醫療網)

相關推薦

曾俊欣家人在永和樂華夜市擺攤賣糖葫蘆,因此他也被稱為「夜市囝仔」。今年8月8日才滿17歲的曾俊欣,目前世界青少年排名第3,面對年長1歲且擅長紅土作戰的阿根廷頭號種子,曾俊欣剛開始還不適應對手的快抽球,先遭破發,後從1:3連趕3局,進入搶7僵持時,曾俊欣連下關鍵2分,順利先馳得盤。拿下第一盤後,曾俊欣...

閱讀詳情 »

大谷翔平星期四的先發,只投了四局就退場,原本說是因為手指破皮,現在有更嚴重的傷勢,他的右手肘有二級撕裂傷,被放進傷兵名單,要先治療休養三星期,之後再進行評估。天使最近傷兵不斷,但是表現沒受到影響,面對雙城的比賽,天使先馳得點,但六局下半雙城轟出全壘打,一度逆轉,落後1分的天使很快反攻,七局上狀況回溫...

閱讀詳情 »

不管台上還在致詞,捕獲野生戴資穎,同學興奮的衝上前拍照留念,身穿學士服、戴四方帽的小戴,今天也跟這群同學一樣,是台北市立大學的畢業生。原本人應該在國外,前天突然更改行程,決定出席畢業典禮,第一次穿全套學士服,戴資穎感覺很新鮮,表示「感覺從學校畢業,會邁向更好未來」。台下歡呼聲、口哨聲不斷,戴資穎上台...

閱讀詳情 »

李慧君最後一擲,奮力一丟超越了55公尺線,讓整個代表團歡呼聲四起,成績顯示55公尺36,一舉超越日本選手順利奪金,而這也是18屆亞青田徑賽以來,台灣的第一面女子標槍金牌。上個月底才在台灣創下56公尺50全國紀錄,李慧君這石破天驚的一擲,幫台灣拿下本屆賽會的第一面金牌。在跑完1500公尺後,男子十項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