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兒子就快死了,老爸情急之下竟然想到「放血療法」,不料....造成人間悲劇!!

兒子就快死了,老爸情急之下竟然想到「放血療法」,不料....造成人間悲劇!!
(via1 圖片僅為示意圖) 
8個月大的凡凡因失血過多被送醫;專家提醒,放血療法不是誰都可以操作的

  放血療法,小到感冒發燒、頭痛腦熱,大到急病重症都可用以治療。然而放血療法見效雖快,卻不是誰都可以操作的。

  最近,家住江津區的陳強(化名)在家給8個月大的兒子使用放血療法,導致兒子失血過多。

  娃娃昏厥 老漢竟想到放血療法

  昨天上午,在兒童醫院燒傷整形病房,8個月大的凡凡,右腳包裹著厚厚的繃帶躺在病床上,父親陳強則守在兒子身邊,寸步不離。

  「都怪我太愚鈍了,差點害了娃兒。」陳強說,凡凡身體一向很好,很少生病,讓一家人頗為省心。

  上週五,陳強給凡凡洗完澡後,凡凡突然眼睛緊閉、嘴唇發紫,緊接著還抽搐起來,怎麼搖都搖不醒。

  見此情況,陳強及家人頓時嚇得手足無措。他說:「孩子已經完全沒意識,擔心等不及送醫院娃兒就有危險。情急之下,我突然想起以前聽說的土方法『放血療法』,所以我就趕緊給孩子試一下進行急救。」

  刀針齊用 孩子流血不止被送醫

  陳強所謂的「放學療法」只是聽別人所講,當孩子昏厥時,可在腳上放點血來進行治療。至於在腳的哪個部位放血、要放多少血?他自己也不清楚。

  陳強先是讓妻子找來針,將孩子的右腳拇指多處挑破。血珠一下冒了出來,但凡凡依舊沒醒過來。難道是放的血太少?陳強隨後又找來刀片,小心翼翼在孩子右腳腳踝下方內側,血管密集的地方割了一道口子,鮮紅的血頓時突突地流出。

  此時,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孩子非但沒有醒過來,還臉色發白,血流不止。見此場景,陳強才回過神來,趕緊把孩子送往江津當地的醫院。但因凡凡傷口過大、失血過多,在當地醫生的建議下被送往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進行救治。

  高熱驚厥 專家稱放血治療無用

  經過醫生檢查,由於凡凡被放血的部位血管比較密集,導致失血過多。醫生隨即對凡凡採取了縫合術及輸血治療。目前,凡凡恢復得不錯。

  當醫生詢問病史時,陳先生回憶說:「孩子當時身上是有點熱,我以為是溫水洗澡所致,現在想來,當時孩子可能已在發高燒了。」

  對此,兒童醫院燒傷整形科主治醫生袁心剛介紹,孩子很可能是「高熱驚厥」。一般半歲到4歲的孩子最容易發作。孩子發作起來體溫會突然飆升到39℃以上,且沒有意識,全身痙攣。

  如果遇到發熱驚厥的孩子,要儘量躺在平坦寬敞的地方,解衣、清除口鼻咽分泌物,保持呼吸順暢。並且用冷毛巾敷額頭,5到10分鐘換一次,同時可用毛巾擦拭全身,達到降溫效果。之後盡快送往正規醫院治療。所謂的放血治療對孩子驚厥沒有任何效果。

  放血療法 不是誰都可以操作的

  究竟什麼是放血療法?是否隨便什麼人都可以操作此療法?

  對此,重慶市中醫院針灸科主任王竹行解釋,放血療法,古稱「啟脈」、「刺絡」。是中醫學古老而又獨特的治療方法。

  中醫的放血療法使用的是專門的針,放血的部位多是在手指、耳尖,或是背部、手部,放血量很少。

  主要用於一些瘀症和寒症、感冒發燒、小兒咽痛、高血壓、胃腸炎、腰病、坐骨神經痛、頭痛、眼痛、青少年痤瘡、濕疹等病症。

  放血療法一般只有中醫醫院的針灸科才會操作,別的科室因沒有專業的器具是不會實施放血療法的。

  放血療法沒有年齡限制,主要是按照穴位來針扎,多是一些安全風險小的部位,像喉部這樣的部位是不能放血的。

  王竹行提醒市民,一定要選擇經過專業學習並具有臨床經驗的正規醫院進行治療,切莫到小診所或自行在家進行放血療法。

  放血療法

  古稱「啟脈」、「刺絡」。是中醫學古老而又獨特的治療方法。

  使用方法

  中醫的放血療法使用的是專門的針,放血的部位多是在手指、耳尖,或是背部、手部,放血量很少。

  對應病症

  主要用於一些瘀症和寒症、感冒發燒、小兒咽痛、高血壓、胃腸炎、腰病、坐骨神經痛、頭痛、眼痛、青少年痤瘡、濕疹等病症。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時常清嗓乾咳,覺得鼻子癢又喉嚨卡卡,被認為有過敏症狀的 6 歲孩童家俊(化名),近期轉診至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才發現,一年多來被視為過敏的狀況,其實是「妥瑞氏症」反應。在專業醫師正確用藥,以及家長透過手機通訊軟體即時性配合,小男童家俊已經改善不少,生活習慣也逐漸與同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人都會以中藥調理身體,但要注意,雖中藥藥性比西藥溫和,但不當使用也可能會產生不良反應;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表示,為讓民眾了解中藥用藥安全,因此推動五個觀念,也就是停、看、聽、選、用,希望透過中藥用藥安全的五個觀念,讓民眾擁有正確服用中藥的認知,達到正確服用中藥不傷身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隨著冬季到來,跌倒的機率跟著增加,尤其老人跌倒更是非常嚴重的危害,恐會造成憾事。在台灣,根據國健署102年統計,65歲以上老人過去一年跌倒比率為16.5% (約為1/6),跌傷且有就醫者比率達8%。跌倒引起的身體傷害,重則骨折或頭部外傷,會增加罹病率和死亡率,有些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多民眾發燒時都會服用退燒藥,但要注意,若服用過量,小心恐使退燒藥產生毒性反應,使體溫升高,但到底該如何正確服用退燒藥呢?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指出,除了依照醫師指示服藥,一般而言,當肛溫達攝氏38.5℃或腋溫、耳溫達38℃時,這時才需服用退燒藥,且每次服藥一定要隔4至6小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