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別以為手抖只是老化現象,連20、30歲的人也有可能會發生...「這些方式」可以避免!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別以為手抖只是老化現象,連20 30歲的人也有可能會發生...「這些方式」可以避免!

是否常常看到,家裡的年長者有手部顫抖的問題,許多人說,這是上了年紀就會有的毛病,所以不必太擔心,但是,您真的確定,看似習慣性的抖動,也許正在提醒著我們,身體裡的某處正在發出警訊,千萬不可以輕忽。

 

良性顫抖: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

別以為手抖只是老化現象,連20 30歲的人也有可能會發生...「這些方式」可以避免!

萬芳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兆煒指出,年長者常見的顫抖行為,主要分為良性與惡性。以良性來說,不只年紀較長者,20、30歲的人也有可能會發生,由於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使神經受到壓迫,或者即將做某件事情、緊張的時候,手部都有機會出現顫抖的情形。

陳兆煒說明,良性顫抖即代表問題不是發於其他內科,因此可適時使用藥物治療。平常保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不宜飲用過量的咖啡因飲料,加上充足的睡眠,有效幫助減緩手部顫抖的問題。此外,應依個人體質狀況,避免食用會使自己不舒服的刺激性食物,因身體狀況因人而異,需自行注意並衡量。

 

帕金森氏症病徵

別以為手抖只是老化現象,連20 30歲的人也有可能會發生...「這些方式」可以避免!

很多人以為,帕金森氏症是因為身體的老化而造成的,事實上並不然。陳兆煒醫師表示,不論是帕金森氏症還是年長者常見的失智者,都是屬於不正常的病變,與老化沒有直接的關係。

關於帕金森氏症所引起的手部顫抖,患者通常為單手側邊的不正常抖動,與前述所說的良性顫抖有絕對性的差異,當病徵出現於40至50歲時,則屬於早發性的疾病。陳兆煒醫師提醒大家,若發現家中長輩出現這類的症狀時,應盡速至門診求詢,並接受進一步的篩檢,提早治療還是有機會改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半夜抽筋,你可以這樣做!

換季拉警報,「皮蛇」繞一圈恐見閻羅王?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塞奶與石頭奶是許多哺乳媽咪擔心發生的狀況。不過你知道塞奶與石頭奶其實是不同的問題嗎?今天就讓令和專業的泌乳顧問來為各位媽媽們解答親餵常見的五個問題,讓新手媽媽們輕鬆親餵免煩惱!   ▋塞奶、石頭奶有什麼不同? 什麼是石頭奶? 由於荷爾蒙改變,媽媽在產後二到三天的奶水量會增加,乳房也可能出現...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藍營繼上周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臨時提案成立「疫苗採購調閱小組」之後,藍委陳玉珍今(24)日再轟衛福部買BNT疫苗「買貴數十億!」,質疑價差。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略為動氣強硬回應「我這雙眼睛沒看過這樣的數字」、「調閱到我腦袋裡也看不到」,反批有人拿根...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憂鬱症一旦來襲,半數的人都躲不過復發!草屯療養院「正念認知治療團體」帶領人、心理師許嘉宏提醒,第一次憂鬱症發作康復之後,有一半的人會經歷第二次發作;而兩次以上憂鬱症發作的患者,高達7到8成可能再度復發,而正念認知治療有助打破病人憂鬱情緒與負面想法之間的惡性循環。 「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