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動物內臟到底要不要吃?別說我沒告訴過你……

動物內臟到底要不要吃?別說我沒告訴過你……

 

 

對於內臟,估計很多人是又怕又愛。

 

說怕,是怕它們太髒、膽固醇和脂肪太多;說愛,是因為喜歡它們的口感和味道確實好。

 

我們暫時拋開口感,只說營養,動物內臟真的是重金屬和有毒物質的富集地嗎?真的含有那麼多脂肪和膽固醇嗎?

 

今天丁當還是請來營養專家范志紅老師,談談關於動物內臟的「恐怖」傳言。

●   ●   ●

 

傳言一

內臟污染大,吃了會中毒

 

坊間流傳:

 

動物肝臟真的不能吃!肝臟污染大,吃了會中毒!

 

這話一出,讓很多人對肝臟及其他動物內臟望而卻步。

 

的確,肝臟就像一個巨大的「化工廠」,它是動物體內最重要的營養合成器官,同時也是解毒器官,各種毒素都會送到肝臟去處理;腎臟則是動物體的排毒器官,也難免會和毒物打交道。

 

如果動物本身患有疾病,或過量服用藥品,或飼料中有過多的重金屬和其他難分解的環境污染物,這些成分有可能在肝臟中長期積累。

 

因此,「吃肝臟會中毒」的說法也並非完全危言聳聽。

 

但是,肝臟的這些害處,都是建立在動物本身患病,或過量使用獸藥,或飼料水源被污染的基礎上。腎臟也一樣。

 

食用經過動物檢驗檢疫的合格產品,只要注意控制攝入量和烹調方法,一般來說不會中毒。

 

動物內臟到底要不要吃?別說我沒告訴過你……

 

 

 

 

●   ●   ●

 

傳言二

內臟膽固醇高,不利於心腦血管健康

 

還有很多人害怕內臟的理由是:肝臟屬於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

 

我們先來說高脂肪的事兒。

 

的確,肥鴨肝、肥鵝肝之類育肥動物肝臟的脂肪含量比較高,通常可達 10%~30%,和肥牛之類食物相當。

 

但是——

 

  • 正常肝臟:脂肪含量低於 5%,比瘦豬肉還要低,屬於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 健康腎臟:也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 心臟:脂肪含量和普通肉類相當。

 

動物內臟到底要不要吃?別說我沒告訴過你……

 

 

再來說高膽固醇的事兒。

 

  • 肝臟:由於肝臟是膽固醇合成場所,它膽固醇會比瘦肉、雞蛋等稍多一點兒;

  • 腎臟:膽固醇含量會比肝臟略低一些;

  • 心臟:膽固醇含量和普通肉類幾乎相當,是完全不用擔心的。

 

2015 年美國營養學會取消了膽固醇的膳食限量;我國最新發布的 2013 版營養素參考值及 2016 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也都未對膽固醇進行限制。

 

這是因為人們反覆審查了膽固醇與心臟病之間的關係,並未找到可靠的證據能證明,只要膽固醇吃得多一點,就一定會升高血膽固醇,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儘管營養學家們並不主張經常吃富含膽固醇的肝臟,但如果日常肉類總量不過多,一個月吃一兩次,每次吃 50~100 克肝臟,還是不必過於擔心的。

 

動物內臟到底要不要吃?別說我沒告訴過你……

 

 

 

●   ●   ●

 

傳言三

內臟維生素 A 多,攝入過度會中毒

 

關於這個問題的說法也很多,比如:

 

肝臟中維生素 A 太多,過量攝入的話也可能讓人發生中毒。

 

孕婦絕對不能吃肝臟!因為孕婦攝取過多維生素 A 會導致胎兒畸形。不過,這種情況只發生在吃得數量過多的情況下,而且不包括心臟、腎臟等其他內臟。

 

我國居民膳食中通常維生素 A 不足,多數人達不到推薦量(女性每天 700 微克,男性 800 微克)。

 

按我國最新發布的 2013 版膳食營養素參考值:

 

健康成年人,包括孕婦,每天吃維生素 A 的「可耐受最高量」是 3000 微克。

 

也就是說,3000 微克以下的維生素 A,就算長年累月地天天吃,也不會引起什麼麻煩。

 

按現有的醫學證據,成年人服用超過推薦量 100 倍的維生素 A 會發生急性中毒,長期每天服用超過推薦數值 25 倍的維生素 A,會發生慢性中毒。

 

按目前雞肝和豬肝的維生素 A 含量,一周吃一次,每次 50 克,得到的維生素 A 的量分別大致為 5000 和 2500 微克,只有成年女性每天推薦量的 7 倍和 3.5 倍,遠遠達不到急性中毒的量。

 

也就是說,偶爾吃一次動物肝臟,比如每個月吃一兩次,哪怕吃的量比 50 克更大,維生素 A 攝入量也不可能高到中毒水平。

 

如果不是自己亂服維生素 A 膠囊,或者亂喝魚肝油,僅僅偶爾吃一次肝臟就導致維生素 A 中毒的說法,就屬於自己嚇自己啦。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本文授權轉載自丁香醫生(ID: DingXiangYiSheng)

相關推薦

傳統穀飼方式所得的乳製品與草飼所得的生乳製品(尤其是全脂和培養或發酵的)兩者的營養價值差異非常大。草飼的乳品--尤其是其中的脂肪,是脂溶性維生素和共軛亞麻油酸的最佳來源,共軛亞麻油酸是一種抗發炎並有修復效果的脂肪;發酵乳製品是益生菌的最佳來源;乳製品中還包括了部分重要的蛋白質,例如穀胱甘肽和乳清蛋...

閱讀詳情 »

日前又發生男雇主性侵女外籍看護工的案件,據統計,在台的外籍看護工已經超過23.5萬人,相關單位不但每月幾乎都有接獲這類案件,而且還有逐漸攀升的趨勢。事實上,曝光的性侵案只是冰山一角,性騷擾、過勞,甚至虐待等狀況,時有所聞,這些不幸事件不僅是人權問題,想想看,他們如果遭到這些狀況,會善待照料的對象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許多老年人都有缺牙問題,依據國民健康署2015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全口無牙率為25.8%,缺牙會造成咀嚼功能變差、牙齒位移等現象,因此裝戴假牙似乎是邁入高齡的「標準配備」。但因活動假牙有易滑動、妨礙咀嚼及影響食慾等問題,長期下來可能造成老人營養...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黃斑部病變是常見的視網膜疾病,中年人為好發族群,近年由於行動裝置的普及,眼疾發病年齡越來越低,醫師表示,西醫治療黃斑部病變,會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或使用雷射治療,但並非每個病患都可達到相同效果,若同時有搭配中醫治療則可降低血管新生的機會,同時避免黃斑再次出血。 中藥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