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十一種百分之百會被遺傳的特徵

孩子會跟父母有許多相似之處,眼睛大小、鼻樑高低、膚色深淺、身材高矮等。許多身體特徵都與爸媽的醫院有關,你知道哪些是百分之百會遺傳的嗎?

十一種百分之百會被遺傳的特徵

  1.壽命

  科學解釋:壽命是有遺傳基礎的。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家族中的成員個個長壽,但也有短命的家族存在。壽命的長短有家族聚集的傾向性。如果你的家族中有長壽的先例,那麼你的孩子長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最有說服力的是對同卵雙生子的調查。資料統計,60-75歲死去的雙胞胎,男性雙胞胎死亡的時間平均相差4年,女性雙胞胎僅差2年。不過,壽命也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如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工作環境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左右著人的壽命。

  2.身高

  科學解釋:研究表明,人的身高有70%取決於遺傳,後天因素的影響只占到30%。一般來講,如果父母身材較高,孩子身材高的機會為3,矮的機會為1,身材偏矮則反之;如果父母中一人較高,一人較低,就取決於其他因素。

  3.胖瘦

  科學解釋:人的體形有一定的遺傳性。比如,我們中的一些人,吃同樣的食物,有著同樣的運動量,但有些人體形正常,有些人卻偏胖或偏瘦。研究認為,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代謝率,通常代謝率較低的人就容易長胖,這是由於體形遺傳因素而決定的。如果父母體形屬於容易長胖的那種類型,孩子就容易偏胖。因此,這樣的孩子在出生後,餵養上要注意營養平衡,不要吃得過多。如果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孩子發胖的機會是30%。如果父母雙方都肥胖,孩子發胖的機會是50%-60%。另外,也有些說法,認為母親在孩子體形方面起到的作用較大,也就是說孩子不論性別如何,都比較像母親。

  4.膚色

  科學解釋:膚色在遺傳時往往不偏不倚,讓人別無選擇。它總是遵循著“相乘後再平均”的自然法則,給孩子打著父母“綜合色”的烙印。比如,父母皮膚較黑,絕對不會有白嫩肌膚的孩子;如果父母中一個人較黑,一個人較白,那麼在胚胎時“平均”後,便給孩子形成一個不黑不白的中性膚色。因此,黃種人生的孩子,一定是黃種人的膚色。一個非洲的留學生找了個膚色偏黑 ​​的中國女子,生出的孩子果然皮膚也很黑。

  5.眼睛

  科學解釋:

  形狀:父母的眼睛形狀對孩子的影響顯而易見。對於孩子來講,眼形、眼睛的大小是遺傳自父母的,而且大眼睛相對小眼睛而言是顯性遺傳。只要父母雙方有一個人是大眼睛,生大眼睛孩子的可能就會大一些。

  雙眼皮:一般來講,單眼皮與雙眼皮的人結婚,孩子極有可能是雙眼皮。所以,一些孩子出生時是單眼皮,成年後又會“補”上像父親那樣的雙眼皮。據統計,在嬰幼兒中雙眼皮的比例不過才20%,中學生是40%,大學生大約占到50%。但如果父母都是單眼皮,一般孩子也會是單眼皮。

  眼球顏色:在眼球顏色方面,黑色等深顏色相對於淺顏色而言是顯性遺傳。也就是說,如果你羨慕藍眼球,選擇了一個藍眼球人做了愛人,但因為你是黑眼球,所生的孩子不會是藍眼​​球。

  睫毛:長睫毛也是顯性遺傳的。父母雙方只要有一個人擁有動人的長睫毛,孩子遺傳長睫毛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6.鼻子

  科學解釋:一般來講,鼻子大、高而鼻孔寬的人呈顯性遺傳。父母雙方中有一人是挺直的鼻樑,遺傳給孩子的可能性就很大。另外,鼻子的遺傳基因會一直持續到成年,也就是說,小時候矮鼻子的人,長到成年時期還有變成高鼻子的可能。

  7.耳朵

  科學解釋:耳朵的形狀是遺傳的,而且大耳朵是顯性遺傳,小耳朵是隱性遺傳。父母雙方只要一個人是大耳朵,那麼孩子就極有可能也是一對大耳朵。

  8.下顎

  科學解釋:絕對是顯性遺傳,父母任何一方有突出的大下巴,孩子十有八九會長成相似的下巴,這種特徵表現得非常明顯。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端午節連續假期,千萬小心這種蟲吻!疾管署最新監測發現,今年截至6月以來,全台已經累計有恙蟲病多達116例,個案感染地又以台東縣最多,其次為花蓮縣及澎湖縣。提醒民眾若赴郊外踏青或從事登山、露營活動時,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降低遭恙...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日本官方公布一名自台灣飛回東京的日籍女學生「無症狀」確診染疫,讓台灣引以為傲的社區全面安全防疫成果蒙上陰影,是否影響目前如火如荼推動中的各項解封措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4)日公布,衛生單位已啟動疫情調查,截至目前初步掌握同校...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一名6月20日從台灣飛抵成田機場的20多歲、在台留學的日籍女學生「無症狀」確診新冠肺炎,是否代表國內社區安全的防疫成果破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4)日表示,國內社區是否有隱藏感染者或無症狀感染者...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端午節將至,多數人想到的是悼念屈原的節日。其實,過「端午」的習俗源自古人觀察到農曆5月氣候開始變熱,蛇蟲繁殖且疫病多發,由此衍生出許多驅毒避邪的方法,像是以蘭草沐浴,採艾草並懸掛於門戶、手臂上繫五彩絲線、飲藥酒等,可以說是古人預防疾病的方法,而這些方法流傳至今成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