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午餐後昏昏欲睡,3個訣竅能解決|核果文化

午餐後昏昏欲睡,3個訣竅能解決|核果文化

午餐後昏昏欲睡,3個訣竅能解決

 

過去大家常說「早餐是金、午餐是銀、晚餐是銅」,但對於飲食分量卻絲毫未提。我認為一天三餐最好的黃金比例就是「早餐:午餐:晚餐=1:2:1.5」。

早餐吃太飽時,身體為了消化吸收,會讓大量血液流往內臟,導致大腦血流量降低。上班族必須從一大早火力全開,發揮百分之百的戰鬥力,必須維持足夠的大腦血流量才行。雖說絕對不能不吃早餐,但吃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

在一天三餐中,我習慣午餐吃多一點。午餐選擇自己喜歡的料理或吃多一點,也能滿足對於飲食的期待與需求。常常有很多人問我:「午餐吃太多,下午工作時不會精神不濟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提出以下三個有效的解決方法:

 

祕訣1 放慢進食速度,避免大腦供血量減少

進食過後,副交感神經會開始活躍,增加消化道的血流量,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由於進入消化道的血流量變多,供應大腦的血流量就會相對減少,最後就會讓人精神不濟、昏昏欲睡。有鑑於此,一定要嚴格控制自律神經的運作,避免副交感神經急遽活化。現在所提出的三個訣竅,就是巧妙控制副交感神經的最佳方法。

 

祕訣2 午餐前喝一杯咖啡或綠茶,飯後剛好提神

午餐前喝一杯咖啡或綠茶,可以攝取具有提神作用的咖啡因,而且咖啡因在進入體內十五到三十分鐘之後,呈現出的血液濃度最高。換句話說,飯後才喝咖啡或綠茶,必須過一段時間才能發揮咖啡因的提神作用;若能提早攝取咖啡因,就能在最適當的時機提神醒腦。此外,飲用熱咖啡或熱綠茶,能加速咖啡因的吸收速度。

 

祕訣3 細嚼慢嚥,製造飽足感

細嚼慢嚥能刺激大腦的飽食中樞,不用吃太多就有飽足感。減少進食量還吃得飽,就代表流入消化道的血液量不會太多。而且仔細咀嚼能在口中確實攪碎食物並與唾液充分混合,幫助胃臟與小腸消化吸收,進而減少腹部消化道的負擔。

以上三點全是今天就能實行的提神對策,請務必嘗試看看。

 

 

本文摘自《醫學博士才知道的驚人工作分配術:工作順序,決定你的下班時間|核果文化》一書P180-182

 

午餐後昏昏欲睡,3個訣竅能解決|核果文化

同時有10件緊急工作,先做哪一項?
優先工作的判斷標準:緊急、重要、耗費心力。
該擺第一的工作,不是最花時間,而是難度最高!

▲「例行工作」、「重點工作」、「突發工作」!全部得做好,而且要「零失誤」!

  外科醫生的忙碌生活,我們只能從影集中窺見一二,特別是外科醫生,常常會碰到緊急開刀的病例,就算已經排定手術行程,還是會遇到急診病患需要動緊急手術的狀況,每天都生活在緊張高壓的情緒裡。換句話說,在執行多工處理的過程中,醫生們需要隨時變動優先順序,病患的重要度與緊急度也隨時在變。重點是,救死扶傷的工作不容許錯誤或失敗。同時,醫療工作需要團隊合作,醫生光有高超技術沒有任何意義。

   把病患和手術替換成一班上班族的工作,你是否常常遇到這樣的狀況:○1手上有很多工作同時進行,必須發揮多工處理的效能;○2無法決定先後順序,就算決定了也會被迫變更;○3所有案子都是「緊急」且「重要」,不知該如何安排……而且,○4每天生活忙碌不堪,無法消除疲勞感,身心極度疲憊。

  作者裴英洙身兼「醫師、經營者、顧問」三重身分,他在擔任外科醫生時,每天都要做10個以上「緊急又重要」的決定,還得同時處理突發狀況;之後他轉任病理師,每一件病例判斷都有「不能出錯」的壓力。在他研修經營顧問課程時,發現在醫療第一線或醫生執業時獲得的知識,以及擔任病理醫生時,判斷重大疾病的經驗,可以充分活用在商業界發生的「問題」上。

  在面對每天的「例行工作」,和排定的「重點工作」,甚至常常會無預警出現的「突發工作」,一個人的資源和集中力有限,如何分配有限資源?如何避免浪費心力?如何有效做決定並確實執行?將是決定工作是否能夠在時間內完成(不用加班)、以及是否能將失誤率降到最低(高效率)的重點考量。

 

【采實文化出版集團《官網粉絲團》。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1名約50歲男性,因感冒至醫院就醫,經診所建議順便作糞便潛血檢查,意外發現罹患早期大腸癌,因為沒有淋巴轉移,且仍有癌化可能性,醫師透過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不需腸道切除,已順利將早期大腸癌完整切除,患者只需定期接受追蹤即可。在台灣,罹患大腸癌的發生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傳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吾家有女初長成,家長可別疏忽了家中女兒的月經來潮,尤其是有經痛問題,更是應該要小心,以免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就有一名年近30歲女子,長期被經痛所困擾,每次月經來潮,就有如分娩般,疼痛不已!!直到結婚後想生小孩,她因為害怕不孕,才去找中醫師檢查,結果診斷出是因子宮肌腺瘤導致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棄外科,轉投醫美!去年7月,台大醫院外科部總醫師洪浩雲做了這個決定,像是在醫界投下一顆震撼彈。但沒想到,更換跑道才短短三個月,他離開了醫美診所,理由是「如果一樣被告,他寧願是因為救人而不是因為隆胸隆鼻」。洪浩雲目前在羅東博愛醫院任職,擔任一般外科主治醫師,他指出,醫美領域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桃園一名57歲許姓男子,因脊椎椎間盤突出導致神經痛困擾多年,在接受聖保祿醫院施行脈衝式高頻電磁波神經治療術後,疼痛獲得紓解,且大幅改善病況。聖保祿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謝宗哲醫師表示,許姓患者回溯7年前只要搬重物,背就會痛,後來整個左腿開始痠痛,有時會痛到麻的程度,接受醫學中心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