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只要四招,教妳去除女人臉上的殺手「脂肪粒」!

只要四招,教妳去除女人臉上的殺手「脂肪粒」!

女人臉上的幾大殺手分別是“青春痘”,“色斑”,“皺紋”還有一個很少人知道的,他就是脂肪粒。

脂肪粒是一種長在皮膚上的白色小疙瘩,約針頭般大小,看起來像是一小顆白芝麻,一般發生在臉上,特別是女性的眼睛周圍,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找出長脂肪粒的“元兇”和去除方法吧!

 

找出造成臉上長脂肪粒的“元兇”

肌膚脂肪代謝紊亂

身體內分泌失調,面部油脂分泌不均勻,同時缺水,代謝能力又差,以至於無法正常排除多餘油脂導致毛孔堵塞就會出現很多脂肪粒。

保養品使用不適當

皮膚過於油膩,化妝殘留堵塞,在我們使用的護膚品中或許有些是使用不當的,當護膚品無法被肌膚吸收的時候就會造成導致過多的油脂堆積,形成油脂粒。

皮膚微小創口

有些脂肪粒是由於皮膚上的微小傷口而引起的,當皮膚過於乾燥或過度使用磨砂膏、去角質產品,都會出現肉眼看不到的細小傷口,在皮膚自行修補的過程中,便生成白色小囊腫。

 

去除脂肪粒小妙招

1.金黴素軟膏是一種眼藥:塗在脂肪粒上可以消脂肪粒。

2.橄欖油有滋養毛髮的作用,且不易長脂肪粒。但是對付一些比較頑固的脂肪粒,就要靠持續的正確保養小秘訣哦。

3.徹底清潔皮膚(卸妝+潔面)。

4.定期去角質,用清潔面膜;加強保濕,讓皮膚保持水油平衡。

 

走出三大眼部護理“誤區”

眼部護理誤區一:大家都知道防曬品不能維持一天,需每隔2小時補一次,可是要知道防曬品不是直接往臉上和身上補的喔,如果不將臉上殘留的汗水、油脂、化妝品等先清潔乾淨,就直接覆上去的話,會降低皮膚的透氣性,並且更油膩,會堵塞毛孔出現恐怖的脂肪粒喔!

眼部護理誤區二:眼霜,用一粒大米大就足夠,使用過多會造成眼周皮膚的負擔,造成脂肪粒出現。

眼部護理誤區三:不要過度清潔或卸妝、大力按摩和使用磨砂產品,這些都會讓皮膚表面形成微小傷口,誘發脂肪粒生成。

怎麼祛除脂肪粒

一、眼妝加正確按摩

正確使用眼霜的方法是,順內眼角、上眼皮、眼尾、下眼皮做順時針按摩,力度以沒有拉扯感為宜,即便是質地豐厚的眼霜3-5圈也足矣。

如果還不放心可以採用點狀按壓式塗抹,但要注意指肚的力量與覆蓋全面,讓養分均勻滲透入裡層,當養分無法均勻地分佈,也會導致肌膚局部有過多的營養。

而另一部分卻缺乏營養,這樣就有可能導致肌膚內分泌與代謝紊亂,也有可能會催發脂肪粒。

二、面部磨砂膏

使用溫和型專用面部磨砂膏在長有脂肪粒的位置輕輕按摩,堅持使用一段時間,脂肪粒就會慢慢消失,不過一定要注意,手法一定要輕柔,不可用力。

因為眼部肌膚非常脆弱,很容易產生微小傷口,如果用勁,效果會適得其反。可以祛除輕度的眼周脂肪粒。

三、選擇清爽低油護膚品

臉上長有脂肪粒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使用錯誤的護膚品,導致毛孔堵塞,而產生的脂肪粒。所以要根據自己的肌膚,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護膚品。

在皮膚乾燥時,要確定肌膚是缺油還是缺水。敏感性肌膚要選擇質地清爽,含油量較低,容易吸收的護膚品,盡量以天然植物成分的為主,同時配合使用溫和型疏通毛囊的產品。

通常在選用了正確的護膚品後,如果數量較少的油脂粒會在1個月左右消退。

金黴素軟膏是一種眼藥:塗在脂肪粒上可以消脂肪粒。

橄欖油有滋養毛髮的作用,且不易長脂肪粒。但是對付一些比較頑固的脂肪粒,就要靠持續的正確保養小秘訣哦。

 

四、加強去角質

脂肪粒的產生表示皮膚的新陳代謝有些緩慢,你可以定期使用溫和去角質產品。來加強對老化角質的及時清理,讓新城代謝正常化。還可以使用一些含水楊酸的產品,以疏通堵塞的毛孔,令脂肪粒自然脫落。

五、針刺挑除去脂肪粒

這個方法是專門針對頑固性脂肪粒而設定的,而且也比較快速簡易。就是將消毒後的粉刺針輕輕跳開清除脂肪粒上的一層皮,但是這麼做一定要慎重小心,謹防細菌感染。

建議使用這個方法的還是到專業的美容院請美容師幫忙,或是求助於醫院皮膚科,這樣比較安全。

via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的肝癌禍首,根據國健署分析2018年癌症登記資料,仍高達有8成來自B型或C型肝炎感染者,但國健署調查同時發現,感染B、C型肝炎民眾仍有3成未就醫,原因一問起來,其中有6成全因為自覺身體健康、無症狀,忽略B型或C型肝炎感染者要定期接受追蹤治療,才可有效降低肝癌的發生...

閱讀詳情 »

隨著疫情趨緩,不少人重回社交生活與朋友相約出遊聚餐,然而,脫下口罩後卻時常被人詢問是不是喝酒,臉怎麼都紅紅的?黃輝鵬皮膚科診所院長黃輝鵬醫師提醒,這有可能是玫瑰斑(俗稱酒糟皮膚炎)作怪,當臉部有不適症狀,甚至出現持續性紅斑、泛紅、丘疹膿皰,或臉部肌膚覺得有像衣領觸碰皮膚般的搔癢,就有可能是蠕型螨蟲在...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參考資料來源:美國驗光協會(AOA) 閱讀、寫作業、看黑板學習和使用電腦是6~18歲的學齡兒童每天都在執行的視覺任務,當出現視力異常時,學習和體育活動就會受到影響,美國驗光協會(AOA)盤點12種學齡兒童視力異常跡象,家長及老師須特別注意。 學齡兒童需要具備...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頭頸癌中的口腔、口咽及下咽癌在台灣已連續4年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第5名,尤其男性發生率與死亡率更是連續9年名列第4。一般民眾容易將頭頸癌與菸、酒、檳榔做聯想,但最新研究證實,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也是導致頭頸癌的風險因子之一,且男女都有感染風險。 口交重複感染HPV...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