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灣飲食漸西化 老外卻說來吃米 | 健康達人網

台灣飲食漸西化 老外卻說來吃米 健康達人網

我們從小吃到大的米飯,也漸漸被外國人鼓吹做為健康飲食的新選擇。一項刊登於「食物與營養科學」(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期刊的研究指出,吃白米或糙米,可以獲得很豐富的營養素,包括鉀與鎂,同時又會消耗較少的飽和脂肪酸,攝取更少糖。

研究也發現,較常吃米的人,飲食習慣與美國飲食指南的的建議也較一致。另外在 2009 年美國飲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的一項研究也指出,吃米的人也會吃較多蔬菜、纖維、鐵與鉀,同樣也消耗較少飽和脂肪酸。

老外就表示,糙米要比白米好,因為糙米還保有米糠這個部份,裡面含有纖維、礦物質與植物性營養素,把它去掉以後,只剩下白米本身的養份了,包括維生素 B。而美國農業部也說,一份米食本身沒有脂肪、沒有膽固醇也沒有糖。

而另一份刊登在「營養研究」(Nutrition Research)期刊的研究則說,糙米發酵而成的酒釀,其減重的效果要比吃混合糙米與白米要好,這項研究等於建議老外糙米製品要比麵包要健康。

當老外開始鼓吹大家多吃東方的傳統主食─米飯的時候,飲食日漸西化的我們,也應該多回頭吃台灣盛產的稻米吧!

相關資訊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COVID-19疫情肆虐下,讓我們看到國內外的多重慢性病人因免疫力低,在染疫的重症率、高致死率,甚至突破性感染。醫改會劉淑瓊董事長指出,若未能有效回應多重慢性病人的整合醫療需求,不僅會增加病人安全風險,惡化多重慢性病人醫療照護品質,更會成為民眾與健保的沉重負擔。老年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臺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心臟病及心臟衰竭的盛行率也逐漸增高,瓣膜性心臟病須接受介入性治療的需求亦隨之增加。近年來微創及經導管的瓣膜治療方式日新月異,而新的瓣膜醫材亦不斷地推陳出新,多元化的治療技術整合已成為未來的趨勢。整合治療門診 提供精確診斷、治療方式臺大醫院過去在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相信「泌尿道感染」對許多女性來說並不陌生,只要水喝得少,相關症狀就立刻找上門,不僅尿意頻頻、解尿困難,有時也會伴隨下腹疼痛,最麻煩的是,以為治好了但一不注意又反覆復發!這種時候不少人會上網「求解」 ,但小心畫虎不成反類犬,過度清潔或是不正確的處理方式都可能反使情形惡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常因身體疼痛卻找不到成因嗎?其實疼痛比起想得更為複雜,在《無痛思維》一書中就提及所謂傷害覺與疼痛的差別,其中傷害覺是指身體某部位受到傷害時,受傷的感知所啟動皮膚中的某些化學物質和通道所導致;作者迪帕克‧拉文德蘭在書中解釋,當身體部位接收到有害的信號時,我們就會感受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