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素,真的比較健康嗎?

吃素,真的比較健康嗎?

素食真的更健康嗎

說到貧血女性需要食肉來預防貧血,很多人就會反駁說,素食者那麼多,難道他們都是貧血嗎?素食不可以保証健康嗎?

答案是,素食可以保証健康,只是要精心調配,與營養素補充相配合,絕非簡單拒絕魚肉,全部用植物食材來替代那麼簡單。這裡說個實例來解釋吧。

久未謀面的朋友告訴我,她素食快一年了。

原來的她曾無肉不歡,但因媽媽生了重病,焦急之下,在寺廟中許下心願,如果媽媽能夠康復,從此不吃任何有眼睛的食材。后來媽媽康復出院,她果然遵守諾言,食性大變,也就是說,從此告別魚肉蝦蟹。

問她感覺如何,她說,開始還需要克制食欲,時間長了就習慣了,對魚肉海鮮也沒什麼興趣了。人瘦了10多斤,身體清爽多了,皮膚也更光滑了。只是和從前相比,手腳有點發涼。媽媽經常擔心她,問素食會不會造成營養缺乏?

我說,素食有兩種,一種是吃雞蛋牛奶的蛋奶素食,也有人吃蛋不吃奶制品,或者吃奶制品不吃蛋﹔另一種是完全不吃動物來源食物的純素,奶、蛋都不能吃。還有人不吃肉但吃魚和其他水產,從營養學上來說,這已經不能叫做素食了。

國外研究發現,總體上看,素食者患高血壓、心臟病的風險較低,肥胖的危險也比較小。和其他飲食習慣的人相比,甚至和蛋奶素的人相比,吃純素的人平均血壓和平均體重最低,糖尿病、心臟病等各種慢性病風險都是最小,腸癌、前列腺癌危險也最低。

不過,素食如果安排不好,也有營養素缺乏的危險。總體來說,吃蛋奶素食的人還比較容易保持營養素平衡,只是鐵吸收率偏低,隻要注意不發生缺鐵性貧血就好了。但吃純素的人,不僅貧血、缺鋅的危險較大,而且維生素B12完全缺乏供應,必須配合營養素增補劑和營養強化食品。

朋友若有所思:是的,醫生對我說,血色素略微低於正常水平,血壓也略偏低一點,但還沒什麼大礙。看來,我要多吃些大棗、桂圓、山楂、黑芝麻等補補鐵了。

我說:沒錯。素食並不一定貧血,但素食鐵吸收率低,需要更多的維生素C供應,來幫助鐵的吸收。鮮棗、大棗等水果和水果干裡的鐵吸收率比較高,是不錯的選擇。

朋友又問:我最擔心的是骨骼會不會疏鬆。聽說吃素會缺鈣。

     國外研究發現,吃純素者骨密度的確略低於蛋奶素食者和其他雜食者,原因是鈣、維生素D、蛋白質的攝入量較低。所以吃純素的人應當服用鈣片、其他營養食品來作為彌補,並多做室外活動,接觸陽光。但是,像你這樣吃蛋奶素食,對骨密度並沒有不良影響,因為奶類、豆制品和蔬菜裡面鈣含量高,而且奶和蛋都含有少量維生素D。

朋友開心之余,又不解地問:我吃素之后是瘦了,可我有個同事為什麼吃素后胖了呢?體質還不如從前了!

我說:素食也有健康不健康之分啊!很多營養差的食品,比如白糖、薯片、膨化食品、方便面、油條、甜飲料、果脯蜜餞、人造奶油,都可以稱為“素食”。但它們不利於健康。所以素食照樣可能發胖,照樣可能高血糖高膽固醇。比如說,印度有很多素食者,但他們經常吃甜食和油炸、高油食品,所以肥胖者並不比肉食者少,也照樣會患上心臟病。

所以,隻有遠離高油高糖食品,吃大量蔬菜、水果、堅果、豆類的素食,才是有利於預防慢性病的素食。國外的很多純素者都有營養專家的專業指導,還有素食者專用的營養補充品﹔而國內沒有咨詢營養師的風氣,以為隻要簡單地不吃魚肉蛋奶就可以,又不注意營養補充,非常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的現象。

我最后總結說,你現在的食譜還不錯,有了蛋和奶,再加豆制品和大量蔬菜,蛋白質充足,維生素B12和鈣也不缺。唯一小心的,就是鐵和鋅的供應了。建議服用含有鐵和鋅的復合營養素制劑,再多吃些富含鐵的水果干和堅果。

朋友慶幸地笑道:小得意一下,我的健康素食很成功,補個復合營養素,加點水果干和堅果仁,再多出去做點陽光下的運動,就夠完美了,媽媽無需擔心!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根據世界過敏組織報告,全世界有20至30%的人因過敏而困擾。引起過敏的過敏原有很多種,包括食物、花粉、塵蟎、黴菌、寵物毛髮等幾十種,其中很多過敏原都能在室內找到蹤影。家居環境中,每天都充斥著各種過敏原。當我們吸入這些極小的顆粒物後,便可能誘發過敏反應,包括過敏性鼻炎、濕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台灣,40歲以上民眾每10人中有3.5人有代謝症候群,增加罹患糖尿病、腦中風等慢性疾病風險。民眾多半認為,代謝症候群只要飲食控制,就能避免罹病風險,其實根據研究指出,代謝症候群也與憂鬱症正相關。主因憂鬱症患者飲食上,多為高脂肪、高糖飲食,加上少運動。憂鬱症成代謝症候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中70歲洪伯伯曾因接受腦室腹腔引流管手術,造成顱內低壓,以致輕微撞擊便易導致顱內出血;另63歲賴先生則因劇烈頭痛,合併耳鳴與頸部僵硬就診,發現為自發性腦脊髓液滲漏,兩人均確診為「顱內低壓症候群」,所幸經過神經外科手術治療後,症狀皆立即獲得改善,不再為顱內低壓所苦。癲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78歲的C先生長年都有很多紅色、褐色及白色斑塊在軀幹處,起先這些皮疹並無症狀,直到有一處紅色斑塊越來越厚,甚至凸出來形成腫瘤狀、碰到容易流血。C先生才到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找主治醫師鄭百珊治療。皮膚如雨滴打在土上 竟是皮膚癌症經鄭醫師切片診斷,紅色腫瘤為一皮膚鱗狀細胞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