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頭痛、癲癇、意識不清 竟顱內低壓症候群

頭痛 癲癇 意識不清 竟顱內低壓症候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中70歲洪伯伯曾因接受腦室腹腔引流管手術,造成顱內低壓,以致輕微撞擊便易導致顱內出血;另63歲賴先生則因劇烈頭痛,合併耳鳴與頸部僵硬就診,發現為自發性腦脊髓液滲漏,兩人均確診為「顱內低壓症候群」,所幸經過神經外科手術治療後,症狀皆立即獲得改善,不再為顱內低壓所苦。

癲癇、頭痛、意識不清 顱內低壓症候群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創傷科主任李建裕表示,洪伯伯過去曾因步態不穩、意識狀態不佳等症狀,診斷為「正常腦壓性水腦症」,經就醫接受腦室腹腔引流手術後,症狀明顯改善。但因置放引流管,使得大腦處於相對低壓狀態,硬腦膜下空間變得寬鬆,所以只要大腦受到輕微撞擊,就容易導致硬腦膜下出血,因而後續引發癲癇、頭痛、意識不清等情況。

所幸經手術先關閉引流管及使用抗癲癇藥物後,患者迅速恢復意識,後續大腦狀況穩定後,再考慮接通引流管或更換可調式壓力閥,可大幅減輕患者痛楚。

判斷力和記憶力 都出現異常

罹患「自發性顱內低壓症候群」的賴先生一個多月來為頭痛所苦,合併耳鳴與頸部僵硬,嚴重時只要一起身,就會感到劇烈頭痛,躺臥時便會緩解。

患者判斷力和記憶力都出現異常,檢查發現其左側硬腦膜下積液、右側硬腦膜下血腫併中線位移,經安排腰椎自體血液補片,搭配神經外科腦血腫引流,術後頭痛與認知症狀便立即改善。

把握治療黃金時間 避免昏迷不醒

神經內科主任王馨範指出,顱內低壓症候群是因腦脊髓液滲漏,引發顱內壓力不足;若滲漏處在脊椎,因為脊髓腔內壓力較顱內更低,會造成顱內腔與脊髓腔間的壓力差,經常在患者坐起或站立時,因脊髓腔壓支撐力不足而讓顱底下沉牽引,感到頸部僵硬,頭痛頭暈、耳鳴、畏光和嘔吐等症狀。

顱內低壓症狀嚴重時,患者會因成天臥床而無法自理生活,若頭痛越久,或躺下時頭痛惡化。王馨範指出,此時便懷疑併發顱內血腫或腦靜脈竇栓塞,顱內低壓可透過顱部核磁共振檢查搭配顯影劑,觀察低顱內壓的各種變化,若無把握治療黃金時間,恐因嚴重併發症造成昏迷不醒。

注意癲癇等症狀 顱內低壓應速就醫

李建裕和王馨範兩位醫師提醒,顱內低壓與顱內高壓一樣危險,若頭痛時合併出現脖子僵硬、後腦痛、聽覺受損、無力、癲癇等症狀,則可能為顱內低壓所致,應盡速就醫,搭配藥物、手術或醫材等多種方式,才能把握治療黃金期。

【延伸閱讀】不想「鬧出人命」 用對避孕法成功率高!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6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蘋果是大家熟知的水果,酸甜多汁,富含膳食纖維。不過蘋果熟著吃卻是最適合春夏季的養生吃法。春夏季氣溫冷熱不均勻,乾燥少雨,很多人都會有呼吸道疾病或者口舌生瘡,牙齦發炎的症狀,吃熟蘋果可防治嘴唇生熱瘡、牙齦發炎、舌裂等內熱現象。  (圖片擷取自emei) 另外國外還有研究發現,蘋果加熱後,其...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weixin) 爸爸媽媽雖然可以依靠後天的愛和努力讓寶寶的智商提高,但是智商的先天因素也很重要哦。很多聰明寶寶的IQ生下來就很高,這可是爸爸媽媽能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喲! (圖片翻攝自weixin) 腦科專家們提示,大多數智商高的孩子都有以下特點: 1、遠血緣通婚者的孩子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出現圓禿多和緊張壓力有關,但致病因素目前還未確定,臨床上發生率約為2%,屬於常見的疾病;開業中醫診所中醫師陳志立指出,初期症狀並不會太明顯,約如一枚10元銅板大,通常都是患者剪頭髮時被發現,才趕緊就醫。 甩開嚴重鬼剃頭 需接受長期治療 治療上,若為範圍較小者較容易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54歲的陳太太裝了子宮內避孕器,這20年來一直沒有什麼問題,也忘了它的存在,但避孕器太久沒有更換,沒想到在子宮內細菌感染,造成膿瘍引發腹痛發燒,幸好及時就醫,日前已順利出院。豐原醫院婦產科主任張崑敏提醒,使用避孕器的女性最好每年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確認情況,並定期更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