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和失智者和平共處 營造失智友善社區

和失智者和平共處 營造失智友善社區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

全世界每三秒就出現一名失智者,在台灣105年底失智症患者就超過26萬人,約每100萬人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尤其社會漸漸走向高齡化,社區中失智長者只會越來越多,未來,如何營造失智的友善社區,讓失智者和居民和平共處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腦部病變 失智者易行為失序

根據台灣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將近九成失智者都由家人照顧,其中將近十萬失智者會在社區中活動,顯示社區居民遇見失智者機會比例高;湯麗玉秘書長指出,失智症主要是因腦部病變,造成患者判斷力變差,且個性行為也出現失序現象,造成家屬和鄰居困擾。

多參與簡單事物 降低失智者行為失序

湯麗玉秘書長進一步說明,雖難矯正失智者行為,但家屬可以透過簡單事物嘗試讓失智者參與,像是在家數玩具鈔票、撿豆子等,也可聯繫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讓失智長者可以參加瑞智學堂等,另外,也可請鄰長嘗試在盆栽旁放長者尊敬的神像等方式,在環境上做些調整,降低失智者出現失序行為。

發揮鄰里互助 讓長輩在地安老

目前台灣也在積極發展失智友善社區的行列中,不僅要讓社區民眾了解認識失智症,鄰長也應共同努力積極宣導,讓居民學習和失智者和平共處;湯麗玉秘書長提醒,鄰里長可參考失智友善社區指引手冊,連結友善商家、診所或教會等,讓失智者一起參與活動,透過友善方式互動連結,營造失智友善社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89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攝護腺肥大是50歲以上中老年男性常見的疾病,隨著年紀增長、飲食西化,攝護腺發生肥大的程度不一,因此又有「男人長壽病」之稱。多數病患因為排尿障礙、不適或產生感染等併發症而就醫,使用藥物治療若效果不彰,選擇手術可一勞永逸、徹底解決生活上的困擾。 東元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黃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大部分長者的關懷據點及共餐活動皆暫停,但也因此讓許多長者們加入防疫的行列。臺南市龍崎區衛生所出現「防疫口罩包裝隊」,由一群平均年齡78歲的長者組成,減輕衛生所的工作負擔,也呼應高齡友善的社會參與精神及行動。平均年齡78歲 防疫口罩包裝隊臺南市龍崎區屬偏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羨慕肌膚總是水嫩白淨,怎麼每天勤擦保養品還是差一大截?自疫情以來,出外都得戴上口罩,天氣悶熱反而讓肌膚不透氣,狂冒痘痘該怎麼辦?每日早晚保養,但效果有限。皮膚科權威醫師楊兆傑院長、林亮辰醫師倡導專業「氧」肌指南,運用醫療級活氧泡泡與傳奇電波,打造別於傳統療程,有助延緩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名38歲張小姐,曾經二次人工受孕未成功,在103年透過試管嬰兒成功生下大寶,當時把其它多的胚胎冷凍,107年解凍胚胎植入後雖然成功,卻不幸在5週時流產,為了把小孩生回來,張小姐隔年再接再厲,植入2顆胚胎,懷孕成功並生下雙胞胎,完成一家五口”豐富熱鬧”的人生!生殖醫學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