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晚生、不明原因不孕怎辦? 醫:人工受孕失敗多次,考慮試管嬰兒

晚生 不明原因不孕怎辦? 醫:人工受孕失敗多次,考慮試管嬰兒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名38歲張小姐,曾經二次人工受孕未成功,在103年透過試管嬰兒成功生下大寶,當時把其它多的胚胎冷凍,107年解凍胚胎植入後雖然成功,卻不幸在5週時流產,為了把小孩生回來,張小姐隔年再接再厲,植入2顆胚胎,懷孕成功並生下雙胞胎,完成一家五口”豐富熱鬧”的人生!生殖醫學暨不孕症中心院長劉忠俊醫師建議,若人工受孕2、3次,仍無法成功,應考慮試管嬰兒。

年紀越長懷孕大不易 塑化劑及空污恐影響生育

讓張小姐開心圓夢的劉忠俊醫師表示,年齡超過40歲的婦女,懷孕能力急遽下降,卵巢裡可用卵子的數目大量減少。在門診抽血檢查時發現,比起香港、日本、新加坡等華人,台灣女性生育的卵巢庫存量相對較弱,造成的原因不明。

醫師提到,也許近年發現塑化劑以及環境荷爾蒙,皆有可能影響生育能力,包括飲食習慣,愛用塑膠的容器裝熱食,甚至過去的洗髮精裡含有女性荷爾蒙,再加上空污PM2.5等汙染,都讓生殖系統變得敏感,成為不易懷孕的潛在因素。

不明原因的不孕症 美國文獻這樣建議

不孕的原因複雜,牽涉到精子、卵子及子宮內膜等問題。劉忠俊醫師指出,有一種稱為「不明原因不孕」,意指夫婦經過各種檢查後,仍然無法判定不孕的原因。許多不孕症檢查的結果,不一定能確定夫妻之間的生育能力,也可能是檢查項目,有其不夠臻於完美之處。

根據美國不孕症F&S期刊文獻分析,不明原因不孕症發生率,約占不孕症中的30%。文章中分析不孕夫妻從算時間同房、吃口服排卵藥同房、全排卵針同房、自然週期及人工受孕、吃口服排卵藥及人工受孕、大劑量排卵針及人工受孕、試管嬰兒等,所有的可能性都加在一起,發現經過「三次口服排卵藥及人工受孕」(排卵針會增加懷孕率也會增加多胞胎率),若不能懷孕,從經濟效益來看,建議應該採「試管嬰兒」。


晚生 不明原因不孕怎辦? 醫:人工受孕失敗多次,考慮試管嬰兒

人工受孕3次失敗 建議改採試管嬰兒

劉忠俊醫師進一步說明,人工受孕及試管嬰兒的區別在於,精子和卵子碰面的地方不同。人工受孕是透過誘導排卵,由醫師將活動力較強的精子,於排卵時放入子宮腔,成功率約2~3成。而試管嬰兒則為排卵時,分別把精子與卵子取出,在實驗室裡,從授精、分裂,到發育成胚胎再放回子宮內,將變數盡量降低,成功率約4~5成,年紀輕者更能達5~6成。

劉醫師指出,人工受孕要求的條件較高,需有一定的精蟲數量且要女性骨盆結構正常;試管嬰兒則是只要有活的數十隻精蟲即可,排除男性精蟲不足的問題。醫師說,綜合門診經驗及上述文獻分析來看,建議除了針對個別情形治療之外,也該「由簡入繁」的嘗試,若人工受孕2、3次,仍無法成功,應考慮試管嬰兒。

避免錯過黃金懷孕時機 及早利用生殖醫學協助

若夫妻不明原因懷孕困難,加上年齡大、伴有卵巢功能衰退者,長期等待下去,成功受孕的機率就越低。及早利用生殖醫學的協助,仍有希望圓夢。劉忠俊醫師呼籲,不孕婦女最需要家庭支持,特別是先生全心全意的配合,然後即知即行,「不能只以『醫療思維』看事情,也要照顧到夫妻之間的『心理思維』。」在與醫師詳細討論後,評估兼顧經濟與療程預後的考量下,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才能有最好的懷孕機會。更提醒35歲以上的婦女,經過努力「半年」積極備孕,卻沒有消息,建議尋求不孕門診,避免錯過黃金懷孕時機。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3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上午在立法院說到,輝瑞BNT新冠疫苗簽約可能性越來越小,德國BNT可能因全球供應鏈有問題,對方希望緩一緩,下午指揮中心記者會發言人莊人祥說,仍然在等對方回應簽約。 莊人祥表示,我方持續與德國BNT公司接洽,仍在等對方回應才能簽約,...

閱讀詳情 »

阿褔原本是一名計程車司機,和太太結褵21年的他,育有一對就讀大學的子女。「原本我以為只是因為長時間工作而導致的痠痛,萬萬沒想到居然是癌症」 2019年對阿福來說,是既衝擊又錯愕的一年,當時的阿福因下肢突發性癱瘓才就醫,醫院安排一系列的檢查,緊急手術後便確診是肺癌第四期轉移骨頭,從醫師口中道出的事實,...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帛琉總統惠恕仁昨(28)日抵達台灣,除與我國高層會晤外,同時希望宣傳台帛「旅遊泡泡」,預計4月1日搭乘首班飛機回帛,亞洲首個旅遊泡泡受各國注目,新加坡媒體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記者會中,詢問有無考慮「台新泡泡」。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台灣帛琉旅遊泡泡才正要上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5歲的小偉,感冒咳了三、四個禮拜一直好不了,只要一停藥又開始咳嗽,晚上睡覺容易咳醒,吃飯有時也會咳到吐,因此就醫;經理學檢查發現其呼吸略為急促,聽診時有明顯喘鳴聲,但沒有肺炎的囉音,也沒有合併發燒,因此初步判斷是氣喘發作,給予急性期症狀用藥,之後回診接受氣喘藥物控制,後續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