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喝水別陷入8大致命錯誤

喝水別陷入8大致命錯誤

1、水喝太多太快容易惹來低鈉血症

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都在排出水分,需要我們及時補充水分。但是如果喝得太快太多,不僅不能補水,反而會導致低鈉血症!

一旦患上低鈉血症,血液中鹽分減少,會使細胞們變得「更加吸水」,一個個膨脹成球,而這對大腦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神經細胞都聚集在堅硬狹窄的頭顱中,幾乎沒有伸展的餘地,如果神經細胞也膨脹成球的話,會導致腦組織受損,甚至引發昏闕、死亡。

2、喝水太快小心心臟受傷

喝水是件再簡單不過的事,但你知道嗎?一杯水咕嘟咕嘟下肚的同時,心臟此時也承受著不小的負擔。這是因為,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尤其對心臟能力不好的人來說,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

喝水時應特別注意喝的頻率和量。特別是洗完熱水澡後,身體受熱,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心臟跳動也會比平時快些,不應大量喝水或喝得太快。

3、千滾水含有害物質

千滾水對人體有害,因為它是積壓下來的陳舊水。反復燒開後,會在水箱內形成水垢。這些水垢與水箱的金屬內膽發生化學反應,容易在水中產生有害物質。

另外,千滾水的分子團變大,不僅無法吸收,而且容易影響人體的代謝功能。這種水俗稱“死水”,其中的有害物質,會隨著水的貯存時間的延長而增加。

4、喝不開的水會致癌

人們日常飲用的自來水,都是經過氯化消毒滅菌處理過的。而經過氯處理過的水中,可分離出13種有害物質。因此當水沒有煮沸的時候,這些有害物質不能消除。

實驗論證,飲用未煮沸的水,患膀胱癌、直腸癌的可能性增加21%—38%。但當水溫達到100℃時,這些有害物質會隨蒸氣蒸發而大大減少,如繼續沸騰3分鐘,則飲用安全。因此,在喝水的時候一定要燒開再喝。

5、邊吃飯邊喝水小心消化不良

吃飯時大量喝水或者喝湯,會影響消化液的分泌,而且水會沖淡胃液酸度,導致消化不良。由於體內水分達到平衡,吃飯時就可以保證分泌充足的消化液,增進食欲,幫助消化。

最好在飯前一小時分幾次飲水,每次喝的量要少,理想的是一次二三百毫升,十多分鐘喝一次。空腹喝下的水在胃內停留只有幾分鐘,很快進入小腸,被吸收入血液中,一小時左右就可以補充給全身的組織細胞。

6、總用咖啡和茶代替水身體會脫水

喝茶並不能補充身體裡的水分,茶裡面含有很多不同的物質,人體代謝的過程中就需要消耗身體本身的水分,喝茶反而造成了身體缺水。

咖啡已經成了很多年輕人的寵兒,咖啡裡面所含的咖啡因進入到人體內部的代謝,也需要消耗大量水分。

所以在喝茶喝咖啡的同時要喝水,畢竟茶、咖啡只是飲品,並不能夠代替水。

7、口渴再喝水身體已脫水

人們判斷自己是否缺水往往以渴不渴為標準,實際上這很不合理。口渴是人體水分失去平衡、細胞脫水已到一定程度時,中樞神經發出的要求補水信號。口渴才喝水,等於泥土龜裂再灌溉,不利身體健康。

8、上班族喝水少腦部會缺水

對於腦力勞動者來講,繁重的工作常常使人感到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這就是人腦部細胞缺水的反應。腦細胞的高速大量的運動會使它消耗大量的水分,很容易脫水,所以腦部勞動者一定要注意補水,保持腦部細胞的水分。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疫情社區爆發,長照機構住民多是慢性病患者,相互間也容易發生群聚,一旦有住民感染危險程度不亞於醫院,今(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新入住長照機構民眾,必須持有3日內PCR陰性證明才能入住,今日實施。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長照機構住民需要核酸PCR檢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莫德納疫苗來了!台灣新冠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各界疾呼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 27 日公布好消息,首批莫德納(Moderna)疫苗15萬劑,預定28日下午3時50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這是台灣首批要施打的mRNA新冠疫苗,保護力、副作用一次看!什麼是莫德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曾經前往萬華高風險區域民眾或當地居民,目前在健保卡上都已註記,引起許多反對意見提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強調,註記是讓醫事人員能提高警覺性協助精準醫療判斷,註記將在明(29)日結束。 陳宗彥表示,註記高風險族群,主要是協助醫療機構人員精準判斷,從去年開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中報導】攝護腺癌是男人的常見癌症,因為發展病程比較緩慢,有「最友善的癌症」之稱。然而,泌尿科醫師提醒,攝護腺癌早期發現、治療,雖然都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不過少數惡性度較大、癌症進展與轉移相當快速,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如何判斷是否為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4大指標可作為惡性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