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嗜吃油炸、零食 國中生患高膽固醇

不少年輕人嗜吃麵包、即溶麥片、薄片起司cheese food、炸物等食品,當心未來可能罹患心血管疾病、引發猝死風險恐上升。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臨床觀察發現,大學生、年輕上班族,低密度膽固醇飆破200mg/dl,已經有猝死危機,問題是出在反式脂肪酸,多出現在加工食品中。台灣外食族多,醫師提醒,盡量在家烹調料理,並養成運動習慣,才能有效預防膽固醇上身。

洪建德說,影響膽固醇高低的關鍵在於食物中「膽固醇」、「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綜合。其中反式脂肪酸的影響力是飽和脂肪酸的10倍、膽固醇的100倍。他強調,大部分的人都只在乎食物含有的膽固醇,而忽略反式脂肪酸才是引起血中膽固醇高的元凶。所以剛認識膽固醇的人會認為,只要少吃含膽固醇高的食物、以及含飽和脂肪酸的動物紅肉,改吃白肉,但膽固醇依舊降不下來。

台灣外食族多,吃進肚的大多都是食品,而非食物。食物與食品有何區別?洪建德說明,食物是未經加工的,或自然發酵的;食品則是加工後的產物,但是界線模糊。食品可能為了長期不需低溫無菌保存,添加了過量防腐劑;為了增加色澤彩度,添加色素;為了增加白色明度,添加氧化劑、螢光劑、漂白劑等;為了增加稠度,添加增黏劑、起雲劑、填充劑;為了增加口感,添加反式脂肪與界面活性劑。

食品為何會有反式脂肪?洪建德解釋,食物在加工的過程反覆煎炸,需要安定的反式脂肪酸、或飽和脂肪酸。一般家庭用油,為富含多元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健康油脂,加熱後迅速氧化,一天內就會發生酸臭,產生油耗臭味,所以不容易要求加工食品同時注重健康(低熱量、低氧化物、不含反式脂肪、便宜、無添加)、安全、安心、廉價、全部最大化,而且並存。

常會被誤認為是食物的食品,包含即溶加工麥片類、肉品加工類、精肉類、核果類、加工滷味、加工乳品、以及台灣人愛不釋手的油條、燒餅、抓餅、蔥油餅也都有反式或飽和脂肪。

洪建德說,25年前曾經針對小學學童以及青少年,進行膽固醇數值測量調查,以176mg/dl總膽固醇作為標準,結果發現五人當中就有一人出現膽固醇過高問題;但現在門診觀察,年輕人總膽固醇高於300mg/dl以上數值竟比比皆是,將來都可能會有心血管疾病問題,猝死風險高。這些患者的共同點,都是外食族、愛吃油炸物以及麵包。

洪建德呼籲,預防膽固醇過高,以及預防新陳代謝症,儘量能自己在家做飯,並常用清蒸、水煮、鹵煮、涼拌,或烘烤方式烹調,並提醒應養成運動習慣,在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才能有效和高膽固醇說掰掰。此外,已經有高膽固醇血症者,為了在併發心血管病之前,在專家的疾病管理下,還要加上藥物治療,才能有效控制血中膽固醇,進而減少日益增加的心血管關聯的十大死亡原因。



相關推薦

▲高燒不停竟是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所引發的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嬰兒高燒不停,家長千萬不要輕忽。台中一名7個月大男嬰,日前出現發燒、輕微咳嗽等症狀,先到家附近診所拿藥,仍反覆發燒4、5天未見改善,轉至醫院檢查才發現雙側腎盂腎炎及左腎前端實質發炎,...

閱讀詳情 »

炎炎夏日揮汗如雨,高溫炎熱的時節除了要防中暑,更要預防突發心血管疾病!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趙書平醫師說明,多喝水可降低因血液過稠而造成血管阻塞的風險,但若有腎臟疾病或需要限制飲水者最好先諮詢醫師建議為佳。  夏天好熱,一到戶外就滿頭大汗,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別忘了多喝水,不僅防中暑,也...

閱讀詳情 »

▲林口長庚已完成5例微菌叢植入術,成功率百分百。(照/長庚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捐「大便」也能救人一命!糞菌移植乍聽起來不雅,但在醫學治療上卻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救命關鍵,林口長庚醫院今(11)日發表最新治療成果,該院利用糞便發展出的微菌叢植入術,迄今已治療5例嚴重或反覆性困難梭...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鍾藝 隨著天氣變暖,花粉開始在天空中飛舞。隨著暖風拂過,空氣裡的花粉和黴菌孢子會通過每一次呼吸,讓我們感到「春天的氣息」。對某部分人來說,這段時間將是極為辛苦的,一直水汪汪的眼睛、不斷的流鼻涕和打噴嚏,這些都將不斷折磨著他們。 一部分人在春季和夏季會特別的感到疲憊,而這可能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