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夏滅菌開戰!飯前洗手、貝類開殼多煮一下

夏季氣候炎熱潮濕,是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洗手雖然是小事,卻可能成為傳染疾病的途徑。疾管署調查,5成的人飯前不洗手,近4成廁後也不洗手,容易感染諾羅病毒、大腸桿菌,引發腸道傳染病。此外,海鮮要煮熟、貝類外殼打開後多煮一下…夏季滅菌開戰啦!
夏滅菌開戰!飯前洗手 貝類開殼多煮一下
「飯前、便後要洗手」這句從小就朗朗上口的飲食守則,大家做到了嗎?根據疾病管制署所做調查,5成的人飯前不洗手,近4成上廁所後也不洗手,容易感染諾羅病毒、大腸桿菌,引發腸道傳染病,今年以來,已通報205起腹瀉群聚事件,門急診患者也增多,夏日炎炎,大家要做好個人衛生、降低感染機率喔!

 

今年通報205起腹瀉群聚》

台灣知名的「洪瑞珍」三明治近來在香港引發近百人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等腸胃炎症狀,港方指稱驗出沙門氏菌,但台灣衛生單位檢驗包括仙人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病原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及腸炎弧菌等均為陰性,到底是製造不良或運送、販售保存不當,或與民眾衛生習慣有關,還有待釐清。

 

不論「洪瑞珍」事件真相如何,夏季氣候炎熱潮濕,是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則毋庸置疑,疾管署表示,截至目前為止,今年已通報205起腹瀉群聚事件,其中141起檢驗為陽性,以諾羅病毒為主,其次為沙門氏菌及腸炎弧菌,多發生於學校及餐飲旅宿業者。



 

疾管署:3成8廁後不洗手

衛福部疾管署日前針對1100名18歲以上民眾進行調查,發現只有5成民眾吃飯前、62%上廁所後會用肥皂洗手,5成的人以為真空包裝食品可完全避免細菌,近四成民眾家中沒有使用不同砧板處理生、熟食。

 

此外,雖然高達9成的人知道海鮮類食物需煮熟才吃,卻有34%不知道貝殼類海鮮外殼打開後多煮3~5分鐘才安全,顯示個人衛生習慣及常識有待加強,也成為傳染病防治隱憂,疾管署呼籲民眾在國內外旅遊時,應避免生食、保持良好衛生,才能降低感染腸道病病的風險。

►看更多:剝柚擠檸檬,別忘了洗手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食物最重要若是不要過量攝取,如果有8個人而已,就不要準備10樣菜,而做菜食用炒的、用燴的雖然都是烹調食物不錯的方法。但是用涼拌的、用蒸的也是比較好的選擇,盡量有各式各樣的食物。   年節最常見正餐吃很飽,還去吃乾果類、堅果。而食物的選擇上,進量選擇食物的原型,例如如果是花生糖和花生的話當...

閱讀詳情 »

罹癌醫院院長繳了千萬元學費的科學實證分享!從自己的親身經驗,或觀察所輔導的個案,得出最終結論:唯有改變自己的心態,立刻開始行動,採取結合主流及互補另類醫療的整合療法,才是癌症徹底療癒的正道。 罹癌的各種可能原因:營養、脊髓損傷、罹癌人格特質、心理情緒… 許多癌症病人都會納悶著為何自己會...

閱讀詳情 »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名醫大聲公 採訪報導 全身慢性發炎的元凶「腸漏症」究竟什麼人最容易得?鴻馨診所院長吳佳鴻醫師接受《每日健康》採訪表示,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小心腸漏症,因為現今社會飲食不健康、壓力過大等情況過於普遍,每個人都可能是腸漏症的高危險群。 吳佳鴻醫師說,研究發現,高糖、高油、...

閱讀詳情 »

  發炎性腸道疾病特別容易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原因是因為此類疾病是自體免疫系統失調造成的,原本應是遇到細菌、病毒才啟動的免疫反應,現在卻是「無差別攻擊」,造成「自己打自己」。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所引起,依發炎分佈形態、侵犯腸壁程度,可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如果發生在大腸就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