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多吃高纖食物,預防大腸憩室炎

有時沒吃壞肚子或其他原因,卻感到下腹部隱隱作痛,如果症狀持續一段時間沒有改善,可能罹患大腸憩室炎。書田診所肝膽胃腸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憩室形成與腸道壓力大、飲食缺乏纖維質有關,除儘速就醫,平時多吃蔬果、五穀雜糧等高纖、自然的食物,才能減少患病機率
多吃高纖食物,預防大腸憩室炎
‧長期缺乏纖維質易罹患
邱展賢醫師指出,所謂「憩室」是指大腸黏膜由腸壁較薄處穿過肌肉層向外膨出而形成的囊狀突起,大小從幾公厘至幾公分都有;原因與腸道壓力過大有關,飲食長期缺乏纖維質、排便困難也有影響,年齡愈大、發生率愈高,多數人並沒有症狀,主要併發症為憩室炎、憩室出血。
多吃高纖食物,預防大腸憩室炎
‧若有併發症恐需手術
邱醫師說,當憩室內腔壓力增大或濃縮糞塊侵蝕憩室壁導致結腸壁穿孔,就會造成局部發炎,若又被結腸旁的脂肪及腸繫膜覆蓋,形成局部膿瘍,一旦膿瘍破裂,就會引起廣泛性腹膜炎;憩室炎的症狀以腹痛最常見,還會壓痛、便秘、腹瀉、腹脹、發燒以及白血球過多等。

邱醫師指出,憩室炎症狀輕微時,可用抗生素治療,並攝取清澈的流質食物;症狀較明顯或門診治療後、症狀仍一再發作,可能需住院治療,一旦形成廣泛性腹膜炎或瘻管等併發症,就得考慮手術治療了。

‧多喝水,配合適度運動
邱醫師提醒,大家不要輕忽憩室炎的嚴重性,第一次發作的整體死亡率約5%,因合併症需手術的病患,死亡率則高達20%,1/3的病人在3~5年內可能第二次發作,其併發症及癒後更嚴重,死亡率也倍增。

邱醫師說,憩室炎並非無法預防,平時多喝水、多吃高纖食物,並避免太精緻的食物,配合適度運動、使排便順暢,就可減少罹患大腸憩室的機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京元電子公司發生群聚感染事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4日設立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王必勝昨晚表示,15日起將針對6家電子廠1400名高風險移工進行PCR篩檢,希望早日將無症狀的確診者找出,進行後續處置。昨天是端午節,也是京元電子設置前進指揮所的第11天,王必勝昨晚在臉書說明工作進度,他表示,13日京元就地...

閱讀詳情 »

中國國台辦聲稱,台灣有超過8成民眾願意接種中國疫苗,且已經有6.2萬名台灣人在中國打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日指出,今年6月份前往中國的人數並沒有特別增加,都是呈現穩定狀況。中國不斷表達想要援助台灣疫苗,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稱,台灣超過8成以上民眾願意接種中國製疫苗,也期盼盡快進口中...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加強防疫期間需要重新調整工作及生活節奏,不少人藉由吃甜點或零食排藉各項壓力,卻也因此埋下蛀牙因子,一但沒有做好清潔工作,可能迎來牙痛危機。牙科醫師表示,要是蛀牙太過嚴重,就需要安排上麻藥做根管治療,不過有些病人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回診二到四次才能完成療程?...

閱讀詳情 »

日本贈送的124萬劑AZ疫苗,已由中央分配各地方政府。花蓮縣分配到1萬3500劑。今開放第2類至第5類人員施打。其中吉安國小由門諾醫院醫護團隊負責,活動中心設有報到區、資料填寫區及注射區等3大區,每梯次可替120人接種,預計今天能接種500劑疫苗。花蓮吉安分局長王文生受訪表示,6/15剛好是警察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