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太可怕身體的這些「小疙瘩」,竟然是暗示這個可怕疾病的來臨

的大的,一旦患上這個疾病,就有失去生命的可能性。那麼我們怎樣從我們的身體症狀來判斷腫瘤的來臨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下!太可怕身體的這些「小疙瘩」,竟然是暗示這個可怕疾病的來臨

如何發現腫瘤的蛛絲馬跡?博主看到專家都強調,腫瘤治療效果要好,一定要早發現。“在腫瘤早期進行治療,治愈率、生存期都較高。”專家一解釋,一般腫瘤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太可怕身體的這些「小疙瘩」,竟然是暗示這個可怕疾病的來臨

1.癌前階段:細胞已發生改變,但仍然不是癌,可以雙向發展。

2.原位癌(T0期):細胞剛剛發生惡變(例如上皮層)。

3.浸潤癌(一般用T代表):細胞已由發生的部位向深處(如黏膜下)浸潤。

4.局部或區域性淋巴結轉移(一般用N代表):細胞由發生的組織沿淋巴管轉移到淋巴結。

5.遠處播散(一般用M代表):指腫瘤細胞隨血流轉移到遠處器官。

那麼,該如何發現腫瘤的蛛絲馬跡呢?僅靠保健式的健康體檢是遠遠不夠的,平時身體有什麼不適應該提高警惕,在體檢時詳細告知醫生,又或者在出現以下症狀時及時就診:

太可怕身體的這些「小疙瘩」,竟然是暗示這個可怕疾病的來臨

(1)乳腺或全身其它部位有可觸及或長期不消的腫塊。

(2)疣或痣明顯變化。

(3)持續性消化不良。

(4)長期胸痛、乾咳或痰中帶血。

(5)吞嚥困難、腹痛、大便習慣改變、便血、血尿。

(6)女性月經異常增多、絕經後異常出血。

(7)持續性聲嘶、耳鳴、聽力減退、鼻咽分泌物帶血、頭疼。

(8)久治不癒的傷口潰瘍。

(9)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

而對於男性來說,應該注意幾方面的問題。首先是睾丸的變化,睾丸癌多發年齡段為20—39歲,男性每月應自我檢查睾丸情況,包括睾丸大小變化、出現明顯的腫大或縮小、陰囊內出現包塊、陰囊墜痛感等。需要進行血液檢測和超聲檢查。其次是,小便的問題。隨著年齡增加,男性前列腺癌問題日漸普遍,尿頻、尿急或尿不淨較常見,此時應​​警惕前列腺癌。

 

女性也有其他需要警惕的症狀。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腹脹。張軍一提醒,如果腹部持續腫脹、有壓迫感及疼痛、腸胃不適,出現進食困難或極易有飽腹感,持續數週,可能是卵巢癌的徵兆。另外,不規律出血如月經週期之間的陰道異常出血及大小便出血很容易被女性忽視。它們很可能是婦科常見癌症——子宮內膜癌。而大便出血則可能是結腸癌的徵兆。

腫瘤早期自我檢測:

一長期聲音嘶啞時,應對照鏡子,張大口深呼吸,觀察咽喉部有無腫大的扁桃體及其它腫物。

二長期原因不明發熱時,應注意測量體溫,每日4次,早、中、晚、夜間各一次,連測3天,並做記錄。必要時查血常規、血沉等。

三男性應注意陰莖包皮是否過長,尿道口是否有潰瘍結節,陰莖冠狀溝是否有易出血的菜花樣腫物。

四食慾不振並出現消瘦、上腹痛時,若伴有噁心嘔吐,要注意觀察嘔吐物中是否帶有黑褐色內容物,注意觀察大便是否呈柏油狀或帶血,大便的形狀是否有改變。

五女性月經過後一周時,對照鏡子觀察自己乳房的外形有無改變,乳頭是否凹陷,將對側手指併攏,觸摸乳房是否有腫塊;腫塊的硬度、活動度如何,是否與皮膚粘連;乳房表面皮膚是否有“桔皮樣”改變;有腫塊的乳房同側腋窩是否有腫大的淋巴結。

六女性每天或每週觀察白帶中是否混有血性分泌物,白帶是否帶有腥臭味。

七每天大、小便的習慣有無改變,特別注意大便時有無疼痛感、下墜感及糞便的外形有無改變。小便時觀察射程是否縮短,有無白色分泌物排出,有無血尿,會陰部是否有不適感等。

八劇烈活動後出現四肢疼痛且活動受限時,應注意四肢關節有無腫物,皮下是否可觸摸到腫物。若長骨部位出現無痛性腫塊,應及明去醫院骨科就診。

九長期咳嗽時,應注意咳出的痰中是否有血絲摻雜,注意咳嗽的時間,胸痛的部位,血量的多少,血絲的顏色等。

十隨時留意身體表面各部位的黑痣變化,注意是否在短時間內生長迅速、破潰。注意身體表面有無經久不癒的慢性潰瘍。

(1)最少每月一次自行觸摸頸部、腋窩、腹股溝(大腿窩)等處,檢查是否有腫大的淋巴結(一般認為,小於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結屬於正常),腫大的淋巴結質地如何,是否固定,有無壓痛。

結語:我們都知道,腫瘤和癌症一樣,都是危害性特別大的疾病,因此平時做好預防腫瘤的工作是非常的有必要的。從上述的知識我們可以看出,預防腫瘤的方法有很多,為了我們的健康,希望大家平時要做好以上的工作哦!

 

 

via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楊芷晴/高雄報導】臨床上不孕的檢查應來自男女雙方,若以女性不孕來說,主要包括子宮腔沾黏、長瘜肉、有肌瘤,或骨盆腔沾黏、輸卵管不通等器質性原因,以及其他排卵失調因素,針對器質性問題,多數患者可藉由手術方式獲得改善。 女性的子宮可分為子宮腔、子宮肌肉層和子宮漿膜層3部位,子宮肌瘤也是婦科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糖尿病通常沒有症狀!病友張小姐表示,確診糖尿病時,既不痛不癢不痠也不疼,毫無症狀令她感到驚訝,但張小姐很有病識感、危機感,非常認真治療。她表示,親戚曾因糖尿病併發中風,事業沒了、生活一切完全崩盤;住家社區警衛,某天突然昏迷,送醫後才知是糖尿病,「讓我感觸很深,我很害怕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每年10月20日為世界骨質疏鬆日(World Osteoporosis Day)!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為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的第四名,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名。疫情導致民眾待在家中的時間增加,根據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統計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人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發生火災時,如何在第一時間正確逃生極為重要,然而,卻常見民眾對於火場逃生有許多迷思,如「優先向上逃生?」、「躲在浴室最安全?」等,究竟這些迷思錯在哪裡?你是不是也有一樣的迷思呢?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最近3個月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