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太辛苦!!劉若英45歲挺7個月孕肚!曾開刀雙腿支撐困難…

太辛苦!!劉若英45歲挺7個月孕肚!曾開刀雙腿支撐困難…

太辛苦!!劉若英45歲挺7個月孕肚!曾開刀雙腿支撐困難…

奶茶劉若英與老公鍾石結婚3年來終於如願懷孕,以45歲高齡懷首胎。自從奶茶宣布懷孕後,一直專心養胎,鮮少亮相,昨日(16日)她在微博上傳了一張坐在瑜伽墊上的運動照。照片中可以看出奶茶的身材明顯發福,昏暗光線與拍攝角度巧妙地隱藏了7個月的孕肚。

劉若英在懷孕期間都保有運動習慣,她說:“堅持運動,讓我的開過刀的腿能支撐到現在。雖然辛苦,但是值得。”

此前,由於劉若英曾開刀治療雙膝髕骨外翻,即使復健仍無法痊癒,醫生曾叮嚀她要控制體重,否則要坐輪椅。

粉絲也十分關心要奶茶的腿,紛紛貼心留言表示:“有些運動也很傷膝蓋,奶茶要注意哦,現在有了寶寶,要更好的照顧自己。”

via

 

如果你也像劉若英膝蓋曾開過刀要如何保養?

臨床上病人會感覺到膝關節疼痛及僵硬,尤其剛開始走的時候。等到幾步路以後,僵硬的情形會略為改善。偶而膝關節會因滑液黏膜發炎,而腫脹發熱,同時因為軟骨過度磨損,骨頭與骨頭直接接觸,走起路來會有卡住的感覺,最後病人甚至不能蹲。另外,會增生贅骨(俗稱骨刺),偶而可以直接摸到不正常的腫塊。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保健方法

退化性膝關節炎相當常見,剛開始時只有在某種情況下才會覺得疼痛難受,時好時壞,因此大部份的人常常忽視了早期的症狀,一點也不在意,直到膝蓋痛到走不動了,日常生活起居有問題了,才看醫師,這時通常有些遲了,因此小毛病就要即早治療。 

人體就像一部機器,機器用久了,零配件會磨損會故障,人老了,關節也會因過度使用而老化。不過如果懂得保養,還可以延長使用期限,若零配件損壞到不能修復,則只好換新零配件了。

一、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走路不要連續走太久,當膝蓋覺得不舒服時就應立即休息,「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也不要坐太久或站太久。

2.避免半蹲、全蹲或跪的姿勢,如蹲馬步,打太極拳等。

3.保持理想體重,以減輕膝蓋的負擔。

4.注意膝蓋的保暖,可以穿長褲或護膝來保護膝蓋。

5.少搬重物,少上下樓梯,不要穿高跟鞋。

6.避免外傷及過度勞動。

術後復健

一般開完刀後,病人常因為疼痛而不敢彎曲其膝關節,所以這時就要利用輔助器材-"持續性被動式運動機(Continuous Passive Movement,簡稱CPM)"幫助其做復健。全人工膝關節術後最重要的復健就是膝關節的彎曲,一般目標是彎曲到115度至120度,這個程度的彎曲才能適用於一般的正常生活。另外,通常術後七至十天視傷口的情形,便可以拆線同時出院,所以整個住院天數大約十天左右。一般枴杖要拿一個半月至三個月左右。三個月後便可如一般人正常行走。前面提到過全人工膝關節是藉合金與聚乙烯化合物形成關節,它還是會磨損。所以手術後的病人不宜爬山或經常爬樓梯等等,對膝關節過度負荷的活動。最適合的運動為游泳,飲食方面沒有特別的禁忌。

預後在正常的使用情形下,百分之九十可保用十年以上。

3.預防及保健之道

我們可以把膝關節比喻為一個汽車的零配件,好好正確的使用及經常的保養,便可以長期的使用,若是過度使用又不好好的保養,最後便是開刀進行膝關節更換一途。要避免開刀,平時就應好好愛護,若是感覺不適,便應尋找醫師作正常的診斷治療,若是膝關節已有早期退化的現象出現時,就應修改自己的活動,避免加速已損壞的膝關節的破壞。另外若是因年齡老化而產生不可避免的退化性關節炎時,決定手術時也應尋找有經驗的醫師,因為全人工膝關節置換做得好的話,效果相當好,若是做不好的話,還是會有一些併發症,如神經血管的受傷、合金裝置不當、傷口的感染、靜脈栓塞症的產生、合金的提早鬆脫。尋找有經驗的醫師,可降低這些併發症發生的機率。另外就是儘量不要過胖,這樣膝關節才不會負荷過重。

飲食調理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病人平時應多吃富含膠質、軟骨素,有利於關節軟骨修復的食品,如豬耳、蹄筋、貝類、小魚乾、木耳、海帶等食品,忌辛辣燒烤或油膩生濕的飲食,如菸酒、肥肉、辣椒、燒烤的食品,以下介紹兩個食療方:

【冬瓜排骨湯】

冬瓜一斤、豬小排半斤,煮湯吃。宜淡忌咸。適於發作期,以腫脹為主,無明顯紅熱者。或緩解期作為保健預防食療。

【木耳紅棗薏仁湯】

木耳5g,紅棗10g,薏仁50g,不加糖熬湯,當點心,分早晚2次服完。適於緩解期,腫脹不明顯,唯勞累或天氣變化即感痠痛發脹者。 

 

via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昨(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有條件開放餐廳內用,許多業者與員工都引頸期盼,但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等,都不跟著中央步調走,各自強調轄區內仍不準內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回應,中央提出指引,地方政府可按照各自狀況,判斷出最合適政策。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市府...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新北報導】COVID-19疫情開始至今,新北動保處不僅協助確診者共居寵物安置事宜,也協助就醫,板橋1名新冠肺炎確診者陳小姐因共居老犬罹癌亟需就醫,來電求助表示家中高齡柯基犬仔仔,罹患鼻腔腫瘤,已是癌症後期,因無法出門就醫很心急,新北動保處隨即派員接送仔仔就醫,再安全送回,解決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許多人以為輕症新冠肺炎患者頂多咳嗽、發燒,應該沒事,不過,台大醫院最新調查發現,約有3成輕、中度患者在短時內快速惡化,而血氧無預警降低為關鍵因素,嚴重者還可能因「隱形缺氧」而猝死。 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表示,確診者肺部常會出現許多微小血栓,以致血氧濃度不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公布國內新增3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2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2例死亡。新增32例本土病例 疫情調查持續進行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2例本土病例(其中13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7例男性、15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