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她坐車、爬山耳朵易悶塞 竟是長期鼻過敏所致

她坐車 爬山耳朵易悶塞 竟是長期鼻過敏所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耳朵悶塞、腫脹要當心,恐是耳咽管功能失調在作祟!日前有名26歲詹小姐,從高中時就開始就開始一直就斷斷續續出現右耳悶塞的感覺,尤其坐車、爬山,耳朵的悶脹,更要持續好幾天不能消失,每次都要一直捏著鼻孔憋氣幾分鐘後,才有通暢感,之後又繼續塞住。 

後來才發現是因為長期鼻過敏,導致黏膜水腫而部分阻塞,造成耳咽管功能障礙,然而,在接受藥物治療後,都沒有獲得明顯的改善,聽力也一切正常,直到最後接受了內視鏡經鼻耳咽管氣球擴張手術,撐開了原本狹窄的管道,才使得原本的悶塞感消失了,雖然爬山及飛機起降時仍然會有短暫悶塞感,但是已經能輕鬆地吞嚥口水化解掉了。

外在壓力瞬間改變 耳咽管需張開獲得平衡

長庚醫院耳鼻喉科趙偉傑醫師表示,耳咽管是人體最主要調節中耳氣壓的器官,它連結著鼻咽與中耳,開口像一個活門座落在鼻咽的側壁、鼻腔的後面,經由吞嚥以及打呵欠牽動耳咽管的肌肉,完成開合也完成一次氣壓的平衡。

但當飛機起降、坐車上山坡等時,因為外在氣壓瞬間改變,需要耳咽管張開來使中耳腔壓力獲得平衡,若此時來不及調適,就可能會因耳膜受到壓力的拉扯,產生耳朵悶塞、疼痛,且嚴重時甚至還會造成耳膜撕裂。

感冒、胃食道逆流 都會導致耳咽管功能障礙

除此之外,其實就連感冒、鼻過敏、慢性鼻炎、胃食道逆流等,都是常見引起耳咽管功能障礙的原因,像是感冒和鼻過敏時,因周邊黏膜發炎腫脹以及過多的黏液,導致耳1/2 咽管暫時的阻塞,但這種狀況通常會隨著發炎症狀逐漸減緩。

而一些慢性鼻炎、鼻竇炎、長期過敏、胃酸逆流、鼻咽腺樣體肥大的病人,耳咽管的開合也隨之出現問題,因長期氣壓調適不良,症狀輕則長期耳部悶塞,甚至導致中耳積水,更甚者造成耳膜塌陷,聽力嚴重損失,而在飛機起飛降落時造成10~20%乘客耳朵脹痛,甚至1%病人耳膜破裂也時有所聞。

中耳通氣管置放術 仍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在治療方面,趙偉傑醫師表示,會先以藥物、行為復健為主,來改善局部症狀,排除其他因素,看看能否就此恢復,但症狀較嚴重者,常常效果緩慢,甚至經常反覆出現耳朵悶塞、腫脹的情形,因此,就會進行手術來治療。

在手術方面,目前最常被使用的手術為中耳通氣管置放術,利用暫時性的小管子,來維持耳內與環境壓力的平衡,但術後耳朵完全不能進水,且每3~6個月管子就會脫落,所以,仍然無法解決最根本的問題。但隨著近年來手術用內視鏡與氣球的進步,現在已能藉由使用氣球來將狹小的管道加以擴張,恢復通暢,只是目前健保尚未給付,所以,建議在接受手術前,可先與醫師進評估,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日前,高雄醫學大學發生情殺案,引起社會震驚,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指出,男性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大多會被賦予獨立、超越、勇敢的角色期待,也因此,男性比較介意在男性同伴面前失去競爭力,感覺自己被比下去、不如對方的時候,往往會產生激烈的競爭情結,呼籲民眾若遇感情礁石,...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全國腸病毒急診就診情況呈現上升趨勢,而桃園市衛生局接獲民眾陳情桃園某幼兒園未通報腸病毒,當日立即派員前往稽查,查核結果顯示該幼兒園所內小班於4月16日及21日各有1位小朋友被醫師診斷為腸病毒,園方雖於104年4月23日至104年4月29日辦理停課,但未依桃園市政府...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由於近期來國人健康意識抬頭,各種生機飲食,開始出現在許多人的餐桌上,然而,像是苜蓿芽或是豆芽等生菜類等生食,若未經詳細清洗,直接入口,很可能把一堆細菌吃下肚!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所公布的最新資料指出,市面上豆芽類生菜,近百分之百大腸桿菌全都超標,其中,更有六件樣本...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雖然有許多疾病可過各種治療得到改善、痊癒,但唯獨失智症卻沒有任何起色,就算各個藥廠、科學家不斷的努力研發,目前失智症仍是種不可逆的疾病!  所以,當民眾罹患失智症後,穩定病情就成為一件重要的事,以現在的治療來說,除了藥物外,其實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