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它是「血管清道夫」,30歲後一定要多吃!血管變得超乾淨!還可以防癌!

它是「血管清道夫」,30歲後一定要多吃!血管變得超乾淨!還可以防癌!

 

(翻攝自wanhuajing  zaiau,下同)

有這樣一種食物,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還具有提高免疫功能,降血壓、血糖等保健功效。愛它的人怎麼吃都喜歡,討厭它的人,聞到味道都避之不及。其實它的另一個很少有人知道的身份:「血管清道夫」,但它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身份,小編先告訴你:

補鈣、抗癌要吃它!

降脂、降糖要吃它!

抗感冒、殺菌要吃它!

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更要吃它!

對,它就是洋蔥!今天要介紹的是洋蔥最健康的吃法,一定要仔細看哦!

防治心臟病:每天半杯洋蔥汁

它是「血管清道夫」,30歲後一定要多吃!血管變得超乾淨!還可以防癌!

洋蔥一種有血管擴張功能的食物,能夠軟化血管,促進引起血壓升高的鈉鹽等物質的排泄,因此能調節血脂,降壓和預防血栓形成,很好的預防和輔助治療心髒病。

每天生吃半個洋蔥,或喝等量的洋蔥汁,平均可增加心髒病人約30% 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 含量(HDL:有助於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的膽固醇,就是「好」的膽固醇。)

補鈣:每天一盤炒洋蔥

它是「血管清道夫」,30歲後一定要多吃!血管變得超乾淨!還可以防癌!

洋蔥中含有一定鈣質,並且其含有的揮發性硫化物可阻止鈣流失,如果單純的補鈣,而不阻止鈣流失,那補的鈣再多也沒用。

而鈣流失就是骨質疏鬆的主要症狀。常吃洋蔥能提高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

所以說,常吃洋蔥,有助補鈣,還能預防骨質疏鬆。如果能同時配合肉、或者豆類,補鈣效果更好。吃洋蔥補鈣,記得不要把洋蔥炒太熟了。

哮喘:每天涼拌洋蔥絲

它是「血管清道夫」,30歲後一定要多吃!血管變得超乾淨!還可以防癌!

洋蔥中含有至少三種抗發炎的天然化學物質,可以防治哮喘。這是因為洋蔥中的有效物質可以抑制組織胺的活動,而組織胺會引起哮喘的過敏症狀。

研究發現,洋蔥可以使哮喘的發作機率降低一半左右。

降糖:醋泡洋蔥30 克

它是「血管清道夫」,30歲後一定要多吃!血管變得超乾淨!還可以防癌!

現代醫學證明洋蔥不論生食或熟食都有同樣的降血糖效果。這是因為其含有的一種類似常用的口服降糖要甲磺丁胺的物質,其能有效的刺激胰島素的合成及釋放。

要降糖,推薦這樣吃:將500 克洋蔥剝去外皮洗淨,切成薄片,放在微波爐裡加熱2~3 分鐘,取出後,加入600 毫升醋,再放入冰箱,第二天即可食用。患者可每天食用1 次,每次最好不超過30 克。此法還有助減肥。

感冒消炎:喝碗熱洋蔥湯

它是「血管清道夫」,30歲後一定要多吃!血管變得超乾淨!還可以防癌!

洋蔥中的植物殺菌素經由呼吸道、泌尿道、汗腺排出時,能刺激管道壁分泌,所以又有祛痰、利尿、發汗、預防感冒以及抑菌的作用,對於免疫力差的老年人很有好處。

感冒的時候,喝加了洋蔥的熱味噌湯,很快就可發汗退燒。如果鼻塞,可用一片洋蔥抵住鼻孔,洋蔥的刺激氣味,會促使鼻子瞬間暢通起來。

痛風:洋蔥泡紅酒

它是「血管清道夫」,30歲後一定要多吃!血管變得超乾淨!還可以防癌!

洋蔥去皮切開泡紅酒,放在冰箱冷藏一周,飲用吃蔥,對痛風也很有幫助。

最後教你關鍵一招:切洋蔥不辣眼睛的小竅門

它是「血管清道夫」,30歲後一定要多吃!血管變得超乾淨!還可以防癌!

洋蔥去皮,切掉頭部和根部,浸沒在水中,15 分鐘以後拿出來再切就會好很多啦!

這麼好的食物,千萬不要錯過啦,也別忘了告訴親朋好友,從今天起,每天一棵洋蔥,清血管又防癌,一定要堅持哦!

via-wanhuajing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寶寶頭顱好軟Q,通過媽媽產道情形曝光!美、法兩國研究團隊利用核磁共振掃描儀(MRI),掃描7名孕婦生產的情況,發現寶寶頭顱通過產道時發生劇烈的變形,但大多數生產後可以恢復原狀。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有助於了解胎兒頭部塑形(Molding),以及母親產道軟組織的運動情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現代人生活習慣的改變,有些女性年紀輕輕,就出現月經量變少的狀況,有人擔心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中醫師張文馨表示,月經過少是和自己過往經驗相比,經期正常,而經血量減少,甚至點滴即止,或者行經期縮短,總量變少,正常月經量大約30-50毫升之間,若出現以上症狀,可以尋求醫師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3C產品以及網路的普及化,讓現代人越來越離不開手機、電腦,有些人甚至出現不使用電腦、手機,就會有焦慮、不適的狀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任劉宗憲表示,網路成癮在過去沒有這樣的診斷,目前會參考一些成癮的疾病來判斷,包括出現不舒服的戒斷症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爬一層樓就喘不停,肺動脈高壓的患者因為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出問題,血管收縮狹窄、血流不通暢,導致壓力增高,心臟工作負荷越來越大,造成右心室肥大、甚至會導致心肺衰竭致死。若不治療,病人確診到死亡平均存活期少於3年,比癌症還要短。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醫師指出,肺動脈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